正文 第39章 遊學京都(2 / 2)

在進入太學讀書的這段時間裏,班固在學問修養方麵大有長進,同時他父親所處理的兩項重要外交事宜對班固、班超兩兄弟日後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是關於設置烏桓校尉一事。大概在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國內動亂,烏桓趁著匈奴衰弱擊敗了匈奴,匈奴向北遷移了幾千裏,沙漠以南的地區全空了,其後遼西的烏桓首領率領部眾歸服東漢,朝拜進貢,獻上奴婢、牛馬、弓箭和虎、豹、貂的皮等珍貴物產。一時間四方的少數民族都來朝拜慶賀,絡繹不絕,光武帝下令舉行盛大宴會慰問他們,賞給他們珍寶。其中有的烏桓人願意留下來做警衛,劉秀就封了81個烏桓的首領為侯王君長,讓他們住在塞內,分布在邊境的各郡,要他們招來自己部族的人,給他們衣服糧食,讓烏桓人替漢朝偵察敵人動靜,幫助進攻匈奴、鮮卑。當時做司徒掾的班彪上奏說:“烏桓人天性輕佻狡猾,喜歡做賊寇。若是長期放縱他們,而沒有人管轄使其歸附聚集,他們必定還會入侵搶掠住在那兒的百姓。僅是交給接受投降者的佐吏負責,恐怕不能控製他們。臣認為最好重新設置烏桓校尉,這對於使烏桓人歸附聚集誠然有益處,也能夠減少國家對邊境的憂慮。”光武帝采納了這個建議。在上穀再次設立烏桓校尉,開設武將府。後來果然在安帝時期,烏桓人曾經大規模進犯東漢邊境代郡、上穀、五原等地,而烏桓校尉有效地將損失降到了較低的程度。

其次是酬答北匈奴和親之事。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派使者到洛陽,進獻馬匹和皮裘重新乞求和親,並想求得漢朝的音樂,又請求率領西域各國的胡人一道前來進貢朝拜,皇帝將此事交給三公府來討論應酬答複的事宜。班彪上書說,臣聽說孝宣皇帝吩咐守衛邊境的將尉說:“匈奴是大國,變化多端,善於欺詐。交往得合情得體,就可以談判取勝;應答中了他們的計謀,就反過來被他們輕視和欺侮。”現在北匈奴見南單於前來歸順,害怕我們設謀對付他們,所以多次乞求和親,又從遠方趕來牛馬與我國做生意,同時不斷派遣諸侯來進貢很多東西,這都是用來顯示他們的富強,為的是欺騙我們。臣認為匈奴貢獻的東西越多,就說明匈奴國內越空虛,要求歸附親近越急迫,他們的恐懼就越厲害。然而現在既然未能幫助南部,那麼也不宜和北部斷絕聯係。根據懷柔籠絡的原則,我們按照禮數也不能沒有回複。臣以為可以給他們一些賞賜,大致與他們所獻來的東西價值相當,公開將前代的呼韓邪和郅支行事的結果告知他們。答複的言辭,一定要得體。還將草稿一並呈上。這些建議剛好符合光武帝一朝保守的外交政策,光武帝再次采納了他的全部意見。由此可見,班彪一家對於邊境形勢的關注及在邊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並沒有隨著家族成員文化修養的加深而有絲毫減弱,這一點也是後來班氏子孫,其中尤其以班超為傑出代表能夠在邊境外交事務中建立卓越功勳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