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遊學京都(1 / 2)

建武二十三年(47年),16歲的班固終於得到機會進入太學。當時東漢的京師洛陽是全國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學是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而且典籍豐富,名流雲集,是全國最權威的學術活動中心。班固此時風華正茂,正是學知識、長見識的大好時機。不過,當時太學受今文經學的影響,盛行章句之學。傳經注重家法師承,先生們將先師的遺教記下,章有章旨,句有句解,稱為“章句”。很多儒生一般都是反複記誦,恪守師訓,不敢越雷池一步。班固則不然,他充分利用太學豐富的藏書,埋頭苦讀各類書籍,以求對知識進行融彙貫通,儒家或其他百家學說他都有過深入的鑽研,注重見識並不拘守一師之說,不停留在字音字義、枝枝節節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貫通經籍的大義,這為他日後成為一代良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這裏,班固結識了崔駰、李育、傅毅等一批同學。由於班固性格寬容隨和,平易近人,不因為自己才能出眾而沾沾自喜、不可一世,也因此贏得了同學及士林的交口稱讚。

班固當時的同學裏可謂人才濟濟,除了班固日後成就了豐功偉績之外,還有賈逵、傅毅、孔僖、崔駰等人也非同凡響,這些人日後都是東漢前期學術界、文化界享有盛名的人物。

賈逵的九世祖賈誼,文帝時任梁王太傅。曾祖父賈光任常山太守,在宣帝時期從二千石,自洛陽遷升到常山。賈逵的父親賈徽,跟從當時的大學者劉歆學習《左氏春秋》,兼學習《國語》《周官》,又從塗惲學習《古文尚書》,跟從謝曼卿學習《毛詩》,撰寫《左氏條例》二十一篇,是東漢太學的著名學者之一。賈逵繼承了他父親所掌握的全部學問,十幾歲時便能背誦《左氏傳》及五經原文,教授《大夏侯尚書》。雖然研究古文經學,但也兼通尹更始、劉向、周慶、丁姓、王彥五家《穀梁傳》的學說。從兒童時代起,賈逵就一直在太學裏麵長大,並不通曉人情世故,身高八尺二寸,學者們對他的評價是:“問事不休賈長頭。”但他性格慷慨大方,多智謀而且有大節。尤其通曉《左氏傳》《國語》,曾經為這兩部書作《解詁》五十一篇,漢明帝永平中,他將《解詁》一書獻給明帝。劉莊很重視他的書,令人抄寫後收在藏秘籍的館中。漢章帝建初元年,曾下詔請賈逵到北宮白虎觀、南宮雲台講解儒家學術。並讓他找出《左氏傳》的義理比《公羊傳》《穀梁傳》好的地方,這項任務圓滿完成後,章帝一次就賜給他布五百匹、特製的禦用衣服一套,並讓賈逵挑選精通《公羊傳》嚴、顏一派的儒生二十人,教給他們《左氏傳》,送給他們用竹簡及紙抄寫的經傳各一份。賈逵所挑選的弟子及門生後來全部被拜為千乘王國郎,早晚在黃門署學習,這種特殊待遇讓京師的學者都非常羨慕。漢和帝即位,先後任命賈逵為左中郎將、侍中,領騎都尉兼領秘書近署等。總之,賈逵在東漢前期受到接連幾位皇帝的重用和信任。

傅毅自小學問廣博,建初中期,漢章帝廣召博學能寫文章的人,任命傅毅擔任蘭台令史,授予郎中職位,與班固、賈逵一同負責校理書籍。傅毅認為孝明皇帝功績道德最為出色,但宗廟的頌文沒有合適的人撰寫,於是仿照《詩經·清廟》寫了十篇《顯宗頌》上奏朝廷,自此在文章創作方麵得到朝廷上下一致推重。

崔駰的伯祖崔發曾經任王莽新朝的大司空,他曾祖母師氏因為能通經學、百家之言,王莽寵以殊禮賜號“義成夫人”,金印紫綬,文軒丹轂,顯於新世。他的祖父崔篆曾經任建新大尹的官位。崔駰十三歲便能通曉《詩》《易》《春秋》,博學有大才,通曉古今訓詁百家的全部言論,善於寫文章。他常以典籍為業,沒有顧得上求職做官之事。漢章帝遵循古禮,巡視四方山嶽,崔駰上《四巡頌》以稱頌漢德,辭藻十分典雅美妙,章帝自從見了崔駰作的頌之後常常感慨讚歎。

孔僖是孔聖人的後裔,從祖上孔安國開始,孔氏世代傳授《古文尚書》和《毛詩》。孔僖同崔駰相互友善,一同學習《春秋》。有一次,他們讀到吳王夫差時的事情,孔僖丟下書感歎說:“像這樣的情況,就是畫龍沒畫成反而畫成了狗。”崔駰說:“是的。從前孝武皇帝剛當皇帝的時候才十八歲,他崇奉信服聖人之道,以先代皇帝作為師法標準,五六年間,超過了文帝和景帝。到後來,恣意而行,好大喜功,就忘掉了他前麵做的好事。”孔僖說:“書》《傳》上像這種情況太多了廠隔壁房間住的一位名叫梁鬱的學生從旁插話說:這麼說,武帝也成狗了嗎?”孔僖、崔駰沉默不語。梁鬱心中又怒又恨,暗中上書告發崔駰、孔僖誹謗先代皇帝,譏諷當今皇上。皇帝將這件事交給有關官吏處理,崔駰到官吏那裏接受審訊的時候,孔僖因害怕被殺頭就上書給漢章帝為自己申訴。漢章帝原來也沒有將孔僖等人治罪的意思,因此他專門下詔書叫不要問罪,並且讓孔僖擔任了蘭台令史一職。元和二年(85)春天,漢章帝到東部巡視,回來時經過魯國,到闕裏用太牢祭祀了孔子和七十二弟子,演奏了六代的音樂,召集了孔氏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六十三人,要儒者講論經書,孔僖對此特別表示了感謝。漢章帝說:今天的聚會,難道對你們宗族而言非常光榮嗎?“孔僖回答說:臣聽說聖明的天子無一不是尊敬老師,推崇學術。現在陛下屈尊,親自來到我家,正是為了崇尚禮敬先師,使陛下的道德能夠如太陽一樣光輝顯明。至於使我的宗族榮耀,不是我所奢望的啊。”皇帝大笑說:不是聖人的子孫,怎會說出這樣的話!於是授予孔僖郎中,賜給褒成侯孔損和孔氏的男男女女大量的金錢和絲帛,命令孔僖回京師後在東觀校理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