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官道本是昌通越嶲的大路,這與李嚴一軍的戰事一畢,孟獲便帶著剩餘的兩千餘眾蠻卒,不走大道,而是直接翻山往建寧趕去。不過這不沿道路行走,行軍速度就慢了許多,軍師所言的十日路程,還是在考慮到祝融手下那支飛軍的速度加成後的計算。故孟獲每日除催促眾人趕路外,也隻是心急無奈。
不過呂凱到是對戰局顯得頗為樂觀,永昌這一路四千蜀軍,不僅擊退勸散了,還勸服了李嚴這員大將。呂凱先前並不知李嚴是何許人物,等蜀將降了後無意間瞅著一眼,才知為何蠻王如此重視這蜀將,不僅統帥、武力皆為翹楚,就連智力都是蠻軍之冠,不知是否能將這隨軍軍師一職丟給這李嚴呢,呂凱琢磨著自己不如專心去做外交情報官,也方便探訪山川地理。
顯然,孟獲是沒有這種想法的,這一路上想到啥煩心困擾之事,第一反應總是令人去喚軍師來,好笑的是,孟獲仿前番李嚴回蜀營的故事,讓小卒給呂軍師用滕蔓編了張軟椅,一路讓四個蠻卒抬著,說是擔心軍師體弱,不擅山路,故著人看視,結果這下便是隨叫隨到的模樣了。不過這軟椅也算舒適,呂凱看著這四足並用的山澗,實在有些腿軟,也就順勢癱在這椅上,專心地描繪起這沿路的山勢來。
“軍師啊,你看這楊鋒可能善守建寧?”這數天來孟獲時常來找呂凱聞這個問題。
呂凱皺著眉頭,心下計算著路程,這越嶲離建寧本是三郡中路程最短的一條,不過永昌一線,是兩軍相向而行,故各行七八日,兩軍便已相遇,而且戰事不曾有拖延,前後兩日便結束。故細算這路程,建寧一路的蜀兵,當剛到城外紮營。不過孟獲這一軍,還需個五日方能趕到建寧外,畢竟這不沿大路行走,這速度上較往常慢了不少,“若這楊鋒能守足五日,我們便能及時趕到建寧,但是。”呂凱仿佛另有他憂,這欲言又止,麵有愁容。
孟獲先聽到個及時,放了點心,沒想這後麵又跟著個但是,連忙追問。
“大王,這三郡之中,兵卒最少的是牂牁,且我們此去牂牁,需先經建寧,然後再有十日官道,故我們即使能及時趕到建寧,也定將被建寧蜀兵絆住手腳,難分兵往援牂牁。蜀兵這三路齊出,也正是考慮到我們兵少,難兼顧三城。”呂凱尋思著若三城被攻占下一處,不僅前次幾番征戰盡為泡影,連帶著這牂牁城也將複為焦土,估計數年難複生機。
聽了軍師的憂慮,孟獲也知道問題的嚴重。起初是指望屯兵建寧,這樣三城中無論哪處受敵,都能從另外兩城發兵往援,當時告知楊鋒的也是,守建寧,或援牂牁,如今三城同時受敵,各處自顧尚不暇,孟獲這邊主動出擊,才能勉強擊敗蜀兵,這還不論另外兩城,兵卒本就比蜀軍要少。值此境地,孟獲也不做奢想了,先守住建寧,牂牁若失,希望董荼那與悉泥二人能順利撤出就好。
呂凱這邊還有另外一層憂慮,因為是行於山林間,之前派出去的探子很難送還情報,呂凱身兼情報一職,卻一直得不到另外兩地的近況,這不免讓他更為憂慮。不過,在此還沒有新消息的時候,貿然將擔憂說出,也隻能是徒增蠻王困擾,隻能希望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