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過被拒絕的經曆。比如,兒時買一件玩具被父母拒絕;少年時一份純真的友誼被朋友拒絕;青年時執著的情感被戀人拒絕;工作中合理的要求被領導拒絕……每一次被拒絕的經曆對於我們都是不愉快的記憶。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麼想。拒絕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事業、愛情、友誼中遇到拒絕是最經常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麵對拒絕的態度,也是他麵對生活的態度。
作為青少年,我們要知道拒絕是人生的一種常態,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都是在拒絕中獲得勇氣,在勇氣中克服困難,在克服困難中走向成功的。在我們的語言裏,你可知有哪個字眼比“不”更刺人呢?試想,一位從事銷售工作的人,做出10萬元業績跟做出25000元業績有什麼差異呢?其實,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如何能不因別人的拒絕而卻步。一般情況下,一流的業務員往往是遭受拒絕最多的人,他們能把別人的“不”化成下一次的“是”,所以,他們成功。
拒絕是生活的一部分
何謂拒絕?有一位營銷專家曾這樣說:“每次明顯的推銷嚐試,都會造成溝通上的抵製。”人們就是不喜歡成為推銷和幹涉的對象,當他們看到你走過來時,不一定總是躲著你,但他們會樹立起其它形式的障礙,就是拒絕。
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很多的人都會對陌生事物的接受產生,或抱著排斥的心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人們都習慣於原有的狀態,而不習慣於改變。比如:人們對推銷員拜訪帶來幹擾的抗拒;對改變自己以往習慣的抗拒;對推銷員有成見造成的抗拒;對消費支出的抗拒;害怕被推銷員纏住產生的抗拒;害怕上當受騙而產生的抗拒。人們的抗拒意識是是客觀存在的,是本能的防範意識,是一種自我的保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視它、接受它。
要知道拒絕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之常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會麵對別人的拒絕,同樣也會拒絕別人。拒絕時常會在愛情,友誼和生意場中發生,它使人受傷害。但是,如果你懂得它從哪裏來,你就比較容易麵對它。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做到坦然地麵對拒絕呢?
(1)審視自己的是非觀。麵對拒絕時,你要認真思考什麼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隻要確定你的選擇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同時你還要尋找你做這個生意的最原始的動機,這樣你才會獲得充足的前進動力!
(2)做好準備。多學習、多提高,學會主動與成功人士交往,學會主動向他人請教學習,以此,來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然後不斷地去做,去行動。另外,樹立一個使你快樂並願意為之而奮鬥的夢想,也有助於使自己坦然地麵對拒絕。
(3)尊重優秀,拒絕中庸。認真閱讀有關勵誌方麵的書籍,從中可以明白人隻有在不斷的成長中才能獲得對拒絕的“免疫力”!如果你麵對的拒絕的越多,你代表你越成熟,在心理上你越成熟,你成功的也就越快!
(4)擁有真正的勇氣。當你坦然麵對拒絕時,你才會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麵對拒絕時,能夠始終麵帶微笑,是對拒絕的最好的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