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當我們老是埋怨別人給我們帶來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時,想想狗留下的尿跡,其實,它是“汙漬”,還是“一片美麗的琥珀色”,都取決於你自己的心態。
沒有人會因為壞脾氣和消極負麵的心態而獲得獎勵和提升。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積極進取、樂於助人,能適時給他人鼓勵和讚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會鼓勵他人像自己一樣快樂和熱情。但是,依然有些人無法體會這種用意,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別抱怨老板不給你機會。那些喜歡大聲抱怨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製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產生勇氣、培養堅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或許你正住在一間簡陋的破屋裏,心中夢想著寬大而明亮的殿堂。那麼首先應該做的是努力將這間小屋變成一個幹淨整潔的天堂,將你的精神充滿這間小屋。
抱怨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隻有通過努力才能改善你的處境。隻是一味地去抱怨自身的處境,對於改善處境沒有絲毫益處,隻有先靜下心來分析自己,並下定決心去改變它,付諸行動,它才能向你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要企望在抱怨或感歎中取得進步,事情的進展是你的行為直接作用的結果。事在人為,隻要你去努力爭取,夢想終能成真。
不要抱怨你的專業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學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裏,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窮或你的女人醜,不要抱怨你沒有一個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孔雀向王後朱諾抱怨。她說:“王後陛下,我不是無理取鬧來訴說,您賜給我的歌喉,沒有任何人喜歡聽,可您看那黃鶯小精靈,唱出的歌聲婉轉,它獨占春光,風頭出盡。”朱諾聽到如此言語,嚴厲地批評道:“你趕緊住嘴,嫉妒的鳥兒,你看你脖子四周,如一條七彩絲帶。當你行走時,舒展的華麗羽毛,出現在人們麵前,就好像色彩斑斕的珠寶。你是如此美麗,你難道好意思去嫉妒黃鶯的歌聲嗎?和你相比,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鳥能像你這樣受到別人的喜愛。一種動物不可能具備世界上所有動物的優點。我賜給大家不同的天賦,有的天生長得高大威猛;有的如鷹一樣的勇敢,鵲一樣的敏捷;烏鴉則可以預告未來之聲。大家彼此相融,各司其職。所以我奉勸你去除抱怨,不然的話,作為懲罰,你將失去你美麗的羽毛。”
抱怨對事情沒有一點幫助,與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把力氣用於行動。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常不受人歡迎。抱怨的人認為自己經曆了世上最大的不平,但他忘記了聽他抱怨的人也可能同樣經曆了這些,隻是心態不同,感受不同。
寬容地講,抱怨實屬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於:抱怨等於往自己的鞋裏倒水,隻會使以後的路更難走。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不僅讓別人感到難過,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更糟,心頭的怨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常言道:放下就是快樂。與其抱怨,不如將其放下,用超然豁達的心態去麵對一切,這樣迎來的將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天下有很多東西是毫無價值的。抱怨就是其中一種,所以,我們要學會拒絕抱怨。若一個人的思想被遲鈍、有害的各種病態心理占據著,熱情就缺乏生長和生存的土壤。要改變這種狀態,關鍵的是需要自己做出努力,要不斷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要常常對自己說:“我有幸福、幸運的每一天,我盡全力去做,去爭取每一次的機會,而且我得到過,今天和明天還將會得到。我的努力可以換得我的快樂與充實。”嚐試著這樣充滿信心與熱情去投入工作和生活,你就必然會得到幸運。
每時每刻記住祛除心理上的病態,消除抑鬱與自卑,這顯得很重要。人的內心經常會發生心理戰,占據優勢的心理往往左右你的言行,也影響著你的一生。病態的心理可以使你出現不健康症狀,而自卑、失敗主義的思想可以蠶食你的生命,摧毀你的一生。
有一個曾經被自卑、焦慮的病態,心理折磨得幾乎對自己的事業絕望的人,在經曆了一場心理戰,並嚐試著做出熱忱的努力之後,終於使自己的事業有了起色,並重新獲得了歡樂。他對自己這一段大起大落的生活感慨萬端,他說:“我得到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我體會到我必須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改造我自己,喚起自己對生活、對每一件與自己相關聯的事情的熱情,學會對每個人、每件事都做出熱心的樣子,並熱心去做每件事,讓熱情貫穿自己的生活,這樣,才不至於讓沮喪、煩惱占據自己的心,終於我重新得到了充實的生活。我也將永遠保持那一份熱忱。”
世界是美麗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人生是美麗的,人生也是有缺陷的;工作是美麗的,工作也是有缺陷的。因為美麗,才值得我們活一回,因為有缺陷,才需要我們彌補,需要我們有所作為。
所有的人類都是宇宙有創意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隻有我們在致力完美時,才會去想我們是為何被創造。隻有視人類為神聖的傑作,才能說明每日的奮鬥會使我們變成我們想成為的人。
一位哲人說:任何人都可以數得出一個蘋果裏有多少種子,但隻有上帝知道一粒種子可以長出多少蘋果。如果你要追求一種不能摧毀的快樂和個人深切的滿足,就得發揮你最大的潛能。
如果你還有時間進行抱怨,那麼你就有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已覺得抱怨無事無補,你就應該去尋找克服困難、改變環境的辦法;如果你認為抱怨是一種壞習慣,你就應該化抱怨為抱負,變怨氣為誌氣。
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外部世界,那麼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用策略與智慧來麵對生活的一切。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著一塊墓碑,上麵刻著一段非常著名的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隻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人生如水,人隻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隻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變環境上麵,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陣狂風,把一棵大樹連根拔起。大樹看到旁邊池塘裏的蘆葦就問:“為什麼我這麼粗壯都被風刮斷了,而你這麼纖細,卻什麼事也沒有呢?”蘆葦回答說:“我知道自己軟弱無力,就低下頭給風讓路,避免了狂風的衝擊;而你卻拚命抵抗,結果才被狂風刮斷了。”
我們就應該像蘆葦,盡管看似軟弱,但卻充滿智慧。麵對狂風卷來,不是試圖與之對抗,而是伏下身子,低頭彎腰,化險為夷。更重要的是,積蓄力量,在機會到來之時,進行全力衝刺。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幹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著男孩的頭說:“孩子,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
於是小男孩擦幹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去井邊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橡木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是的,我們可能改變不了風,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和社會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歐洲不斷向美洲移民。為了得到足夠的食物,歐洲人在美洲大量種植蘋果樹。但是在19世紀中期,美國的蘋果大麵積減產,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害蟲——蘋果蛆蠅。剛開始,人們以為害蟲是被從歐洲帶過來的。後來經過研究發現,蘋果蛆蠅是由當地一種叫山楂蠅的動物變化而來。由於蘋果樹的大量種植,許多本地的山楂樹被砍掉了,以山楂為生的山楂蠅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性,開始以蘋果為食物。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山楂蠅就進化成了一種新害蟲。
山楂蠅為了適應環境,竟不惜改變自己的習性。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令人可敬可歎,那麼人又該如何適應環境呢?
鄭紅大學畢業時國家還包分配,她被分配到了一個偏遠的小山區當教師,那裏不僅條件差,工資更是少得可憐。其實,鄭紅在學校成績不錯,擅長寫作,還曾擔任過學校文學社的社長。現在被分到這樣一個破地方,她整天憤憤不平,對工作沒有熱情,連一向愛好的寫作興趣也索然無味。她整天就琢磨著如何“跳槽”,幻想能有機會調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拿到一份優厚的報酬。兩年過去了,她的工作沒有任何起色,寫作也荒廢了,她也變得更加鬱鬱寡歡。
這天,學校開運動會,連附近的村民都來觀看,小小的操場被圍得水泄不通。她來晚了,站在後麵,蹺起腳也看不到裏麵熱鬧的情景。這時,身旁一個很矮的小男孩兒吸引了她的視線,隻見他一趟趟地從遠處搬來磚頭,在那厚厚的人牆後麵,耐心地壘著一個台子,一層又一層,足足壘了半米多高,他才登上台子,還衝鄭紅粲然一笑,掩飾不住的是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刹那間,鄭紅的心被震了一下,操場上的環境已經不能改變了,自己更是站在外麵唉聲歎氣,抱怨自己來晚了。而小男孩兒,卻懂得壘一個台子,改變自己的高度,去欣賞比賽。自己一直在抱怨工作的地方是多麼差勁,但是從不曾想到要改變自己,她為自己以前的做法感到慚愧。
從此以後,她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很快,她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編輯的各類教材接連出版,各種令人羨慕的榮譽紛至遝來。兩年後,她被調至自己頗喜歡的一所中專任職。
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
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著羚羊和獅子。羚羊每天都提醒自己:我必須比獅子跑得快,否則,我就會被獅子吃掉;獅子每天所提醒自己的是:我必須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則,我就會餓死。——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適應環境的人才有可能生存在這個複雜的環境裏。
兩個田徑運動員在森林裏行走時遇上了一隻老虎,其中一個人急忙穿上鞋,另一個人則諷刺說,你穿跑鞋也沒用!他回答說,你以為我穿上跑鞋是與老虎賽跑嗎?我隻要跑過你就可以了!——危機來臨時,要懂得趕快自救,要像這個機敏的運動員,迅速穿上能提速的跑鞋飛跑,脫離危險地帶。
我們不是神仙,沒有吹口仙氣、念句咒語,就能移走大山、改變世界的能力。不能改變外部世界,那就努力去改變自己,就像你不能讓外麵的雨停止,那就帶上傘出門,或者發現前麵的路因為某種原因不通行了,那就繞道走,有什麼關係呢?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人們常說,一個人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謂“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躊躇滿誌時的心態,而“放得下”,則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難或辦事不順暢以及無奈之時應采取的態度。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有難度的。可能對於“拿得起”都比較容易做到,而“放得下”卻不是那麼簡單了。在生活中懂得如何取舍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的生活會簡單而快樂!
一個人來到這世上,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順逆之境、遷調之遇、進退兩難等各種情形與變故的。放棄那些包袱,你可能就會心情放鬆;放棄那些煩惱,你可能就會變得精神;放棄那些執著,你可能就會變得能幹;放棄那些無奈,你可能就會充滿力量。你可以從自身的條件和所周圍的環境出發,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倘若有不切實際的事情,那你就要勇於放棄。
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喜歡失敗,可惜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成功者,換句話說,也不應該有永遠的失敗者。人生是一場搏鬥,誰也不是常勝將軍,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有麵對失敗並超越它的勇氣和能力,後者正好相反,在失敗的沼澤中難以自拔!
一個人如果想有目的地、有效地生活,就必須培養自我控製能力,將壓力變為活力,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負擔。隻有如此,他才能攥緊自己命運的韁繩。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世界也得讓他三分;相反,一個意誌薄弱的人,世界就欺他三分。
春秋時期的範蠡輔佐勾踐20多年,最後打敗吳國成就了霸業,勾踐有“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的美意,範蠡不僅謝絕而且離開了勾踐,放棄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跑到鄉下“躬耕於壟畝”,創下了萬貫家財,自得其樂。西漢的張良亦是如此,幫劉邦打下天下後過起了隱居的生活,逍遙於山水之間。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讓今天的我們銘記噓唏。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韓國,最大的不鏽鋼廠家——三美集團在亞洲經濟危機下倒閉了。該集團60多歲的副主席,由於企業破產,個人資產也所剩無幾,無奈之下重新回到職業培訓所,接受餐館服務生的培訓。然後,他選擇了以前經常光顧的一家著名飯店去應聘。飯店老板念其從前經常照顧生意,答應讓他在前廳當了一名端盤子的侍者。上班期間,他常遇到一些過去與他交往甚密,乃至莫逆之交的企業界、銀行界熟人。這時候,別人難免有些尷尬,他卻十分坦然。他說道:“工作不隻是謀生的手段,更是高貴心靈的營養。”
常言說得好,“天不會塌下來”,不管碰到多大困難,也必須挺得住,才能化解一切壓力,最終輕裝上陣。對於未來,每個人總覺得遙遠、模糊,如果分幾個階段,就會感覺離自己很近。誰都一樣,不管你的起點多麼低,距離未來多麼遙遠,隻要堅實地走、認真的走,哪怕走的隻是一小步,都是向未來靠近。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做個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靜氣更是一種境界、一種氣度和一種修養。
事實上,你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也會給你同樣回報。人生離不開利益,但也不能隻盯著利益,利益不是萬能的,莫讓利益遮住眼,走出利益,天地就會變得越來越寬廣。
有一個從名牌畢業的大學生,非常期盼進入一家大公司工作。於是,他給公司總經理寄去一封短箋。很快他就被錄用了,原來打動該公司老總的不是他的學曆,而是他那特別的求職條件——請求隨便給他安排一份工作,無論多苦多累,他隻拿做同樣工作的其他員工一半的薪水,但保證工作做得比別人還要優秀。
被公司錄用後,他果然幹得很出色,公司主動提出給他加薪,他卻始終堅持最初的承諾:比做同樣工作的員工少拿一半的薪水。
不久,因受所隸屬的集團經營決策失誤影響,公司要裁減部分員工,很多員工無奈地失業了,他不但沒有下崗,反而被提升為部門的經理。這時,他仍主動提出少拿一半的薪水,但他工作依然兢兢業業,做著公司業績最突出的部門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