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農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隻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謂是樂極生悲。所以我們應該謹慎從事,不要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喪失了對危險的警惕,否則就會埋下災禍的隱患。

關公麵前耍大刀,得意得忘乎所以,就會給自己留下隱患。所以有本事、有誌向的人,大都謙虛謹慎。聰明和智慧的人都會審時度勢,在適當的時候把握適當的機會,從而做出正確的事情。

人無信而不立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它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現代市場經濟已經進入誠信時代,誠信已經成為人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源泉。溫州商人以假冒偽劣商品中汲取了教訓,他們深知誠信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麼他就在今後的社會活動中寸步難行。“人無信不立”。所以做人要講誠信。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原則。

有這樣這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帶上7個包囊:金錢,快樂,地位,美貌,榮譽和誠信坐船去旅行,途中,遇上了暴雨,船夫要他丟下一個包囊,減輕重量後才可渡難關,他想了想:拋金錢?不,沒什麼別沒錢;榮譽?不,身前身後名、……最後,他拋棄了“誠信”,可他翻船了。所以,沒了誠信,金錢是沒有的,地位是虛假的,美貌是沒用的,快樂是短暫的,榮譽是空空的。

由此可見,誠信是金。

誠信就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點說也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森信公司董事長岑傑英生於廣東南海。3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18歲時父親過世,一家人生活重擔落在他的肩上。開始他在一家紙業行找到工作,一幹就是10年,後因紙行關閉而自立門戶。1965年,他創立了森信公司。成立之初,員工隻有1人。送貨、接單、見客戶、做會計都由自己獨自承擔。到1995年,森信全年的營業額已達154港元,銷售紙品數量達21萬噸。該年12月,森信在香港聯交所成為上市公司。生意30載,岑傑英深深感慨道:“父親沒有留下什麼給我,但他留下了一個‘信’字,在他眼裏,信譽是人的第一生命,人無信不立。這個字可以說令我受益終生。”他將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森信,其含義是:“森”字代表森林,是造紙的主要原料,“信”代表信譽,誠信為先是公司生意的宗旨。

岑傑英指出,香港印刷業與時並進,發展到今日,成為與德國、美國、日本齊名的全球四大印刷中心。主要是以質量好、價格廉、速度快、交貨期準而享譽世界的。他不僅與客戶做生意非常講信譽,而且在公司職工中也是極重信用,和職工感情非常深厚。他說,公司業績倍數遞增,領先同業,主要是從在公司服務多年的員工中提拔的,合作自然默契。而且他肯聽別人的意見,隻要意見有道理,他不介意聽夥計的意見。

還有一例:

曾憲梓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可以說一帆風順。他做人、辦企業信奉的是‘勤、儉、誠、信’四個字。曾憲梓認為,信譽是做生意的生命,貨一定要靚,不要騙人,騙別人就是騙自己。20多年,金利來在香港、東南亞和祖國內地所建立的良好信譽,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因素。

商品標價要適中,自己不要賺那麼多,應當保障顧客的利益,保證百貨公司利益。市麵上每100件金利來商品,香港零售商的利益占28%-30%,祖國大陸零售商的利益則占25%,百貨公司有利可圖,才會更著力推銷金利來產品。

曾憲梓崇尚做長線生意。假如一個公司一次進貨1萬條金利來領帶,其他供應商可能求之不得,然而曾憲梓卻詢問對方一個月能賣多少條領帶,若月銷售1000條領帶的話,曾憲梓就隻賣給他們3000條,保證該店每個月有2000條存貨,可以不斷進新貨,且資金可以同轉,百貨公司生意做活了,那麼一年出售的金利來領帶,恐怕就不隻是原先擬入貨的1萬條。

曾憲梓信奉,生意的夥伴就是朋友,不要隻考慮經濟利益。歐美不少廠商每年來港接金利來的訂單做生意,曾憲梓每每都是掉回頭請他們吃飯,照顧他們的飲食住宿,令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當曾憲梓赴歐美公幹時,到處是朋友,這些信奉AA製的外國人,亦爭相照顧曾憲梓的生活,以禮相待。

“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那些踐踏誠信的人也許能得利於一時,但終將作繭自縛,自食其果;那些製假售假者,或專靠欺蒙詐騙者,則往往在得手一兩次後,便會陷入絕境,導致人財兩空,有些甚至鋃鐺入獄。在現代經濟社會,即使一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有譽滿全球的品牌優勢,建立了很好的采購和銷售網絡,並且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高學曆的管理者隊伍,但如果它在財務報表、在商品、在服務上做假,欺騙商品客戶和投資者,丟掉了信用資本,就沒有銀行願意給他貸款,企業的股票、債券和商品就沒有人買,合作者和客戶沒有了,所有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企業必然會陷入困境,並最終在市場中消失。因此,誠信確確實實是做人、立業之本。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從自身做起,恪守誠信,讓誠信成為我們為人做事的準則;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絢麗多彩,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誠信是人的一張臉,他寫著你的品德和操行。時下很多企業,如博士倫、雀巢、光明等就是缺少這個現代物欲橫流社會彌足珍貴的品質才大傷元氣的。人如果沒有了誠信,或者你的誠信受到懷疑,那麼你將難以融入這個社會和企業,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妨適當裝裝傻

做人應該學學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稍微糊塗一點。處處較真,斤斤計較,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必將生活在社會的“真空”裏。有些時候,我們不必太計較,適當地裝裝傻,就是給人方便,別人也會對你友好很多。有時候,裝傻也是迷惑敵人,以退為進的策略。

王羲之從小就天資聰慧,乖巧伶俐。大將軍王敦十分喜歡他,常常帶他在身邊,有時把他安置在帳中同寢。

有一天,大將軍早起,而王羲之仍貪睡在床。不一會兒,王敦的屬下錢鳳急匆匆地走進來,屏退左右,密議叛國起兵的大事,但王敦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睡覺。

其實此時王羲之並沒有睡著,他在床上聽得清清楚楚。他知道自己已聽到逆謀,斷無僥幸存活的可能,於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頭和自己的麵頰都弄濕了,繼續假裝熟睡。

王敦與錢鳳正談得津津有味時,忽然想起帳中還有王羲之,不由大驚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這小娃兒了。”

王敦前去打開帳子一看,隻見被子、枕頭一大片涎水——王羲之仍然好夢正酣呢!

由於王羲之裝作熟睡的樣子從而避開了王敦的猜疑,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日後成為中國的一代書聖。

不難設想,王敦為了保住計謀的秘密,為了事業的成功,他絕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不該知道這個密謀的人,隻要王羲之醒著,或者隻要有跡象表明王羲之醒著,王敦就會不假思索地殺死他。

置身不確定的情境,往往讓人焦慮、猶豫,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遇到涉及自身利害的事情,更是令人坐立難安。偏偏人生的曆程當中,又會碰到許多不確定的情境。

有的時候,裝裝糊塗或許更能測出事實的真相。

楚成王將商臣立為太子之後,有些後悔,想要廢掉他,所以就著手秘密征詢各方意見,準備另立公子職來取代他。

關係著未來王位繼承與否,這對商臣而言,是何等的大事!當他得到消息後,心中非常緊張,但又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就跑去請教他的老師潘崇。

潘崇想了一下,便說:“我看,你到大臣江羋那裏去走一趟,送給他一樣他平常不喜歡的東西作為禮物,而且舉止上要輕浮一些,看看他有什麼反應。”商臣就照著潘崇的建議,來到了江羋的官署,無厘頭地送了禮,讓江羋頓時之間覺得莫名其妙,本來還想行禮如儀,但接下來,看見商臣舉止輕浮,一副玩世不恭的態度,立刻按捺不住脾氣,氣呼呼地說:“你這不成材的臭小子,看來君王想要廢掉你,並不冤枉你,我看另立公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商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後,不得不帶著沉重而又落寞的心情離去。

潘崇這一著“裝糊塗,問前途”的方法,不愧是當世的高招。

商臣隱約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之後,由於自己是當事人,當然不方便冒冒失失地跑去問個明白。何況,在權位的爭戰當中,即使親自去問,不但問不出個所以然來,而且,隻會增添問題的複雜性,更可能將沒有的事弄假成真,所以,隻能求助於他人。

而潘崇知道江羋身處權力核心,必然知道宮闈內部的決策動態,同時也深深了解江羋喜怒形於色,又是大嘴巴的個性。因此隻要商臣裝糊塗,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去探探口風,便可了解傳聞的蛛絲馬跡。想不到,不但找對了人,也找對了方法,答案馬上就浮現出來。

在適當的時候裝裝“傻”,等於在各種繁雜的事情上塗上潤滑油,使得其順利運轉,顯得輕鬆明快。相反,如果過於精明,就會像王熙鳳那樣“機關算盡,反送了卿卿性命”。

王熙鳳何等的冰雪聰明,簡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麵玲瓏,九麵處世,外柔內剛;她表麵微笑,心裏卻在給人下套子。一個看上她美色的賈瑞被她的計策整得一縷孤魂上青天;一個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兩麵三刀給逼得吞金自盡;而她的“偷梁換柱調包計”李代桃僵,則送掉了顰兒脆弱的性命。

至於王熙鳳的能耐那可大了,整個榮寧兩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個秦可卿出殯這樣的大事到了她手裏簡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說會道,賈府上下沒有不知道她璉二奶奶的。

可王熙鳳卻是一個精明過頭的女人,精明到處處好強、事事爭勝,哪兒都落不下她,終於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賈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沒了,終於落到“聰明反被聰明誤,反送了卿卿性命”。

這樣一個精明能幹的女人最終結局如此悲慘,全在於她沒有看透做人的玄機——難得糊塗。她被她的聰明、她的鋒芒畢露給害了。

適當的時候裝裝“傻”,不要成為一個過於精明的人。過於精明的人常好為人師,指手畫腳,求全責備,對人苛刻,眼睛裏容不下半點不合他意之處。這種精明之人為了顯示其精明之處,常常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來都不會“糊塗”一下,這種人在現實中屬於招人厭的那一類。就像王熙鳳一樣,表麵上大家都對她唯唯諾諾,可在暗地裏,恐怕人人都恨她自以為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