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鴻鈞死後,紀念文字中透露他主持搬運國庫中的黃金,隻提到在台灣接應的嚴家淦。嚴當時正擔任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經手幫著整理自大陸撤運來台的央行物資和黃金(於文華《慟失良師益友》,1960年6月2日《自立晚報》),卻漏提了在上海搬運的“總教頭”吳嵩慶。吳是蔣介石軍委會機要室秘書出身,兼任密本股長,掌理蔣介石與全國政要將領間密電本的編製與配發,極受蔣介石信任。後來又做宋美齡的秘書、做航委會主任秘書。隨後再任糧秣司司長、軍需署副署長、兵役部經理處長、湖北省財政廳長、聯勤總部財務署長。到台灣後,且做上聯勤總部副總司令,另擔任唐榮鐵工廠董事長十二年,以至退休。他在《嵩慶八十自述》中,絕口不提他在上海搬運國庫中的黃金事,真能守秘密。不料他的一個手下詹特芳,寫《蔣介石盜取黃金銀圓及外幣的經過》,給他泄了底。詹特芳回憶:
吳是一個內線人物,對外沒有什麼太大的名氣,地位也並不算高,但是他卻可以通過侍從室的關係與蔣本人搭上鉤。當然也不會為桂係所拉去。蔣規定:所有這些硬通貨,全部由蔣本人親自掌握,吳對蔣個人負責,有關開支調運及分配等事項的報告,直接送蔣本人親批,不由任何人轉,發款一定要見到蔣本人親筆批條,才能辦理。……由於這些工作關係,使我逐步了解一點蔣介石核心層的內幕及黃金、銀圓的盜用情況。
關於當時的“盜用”細賬,據詹特芳回憶,共有“外幣”、“黃金”、“銀圓”三大部分。在“外幣”部分,詹特芳說“約合八千萬美元”(這個數字,詹是聽吳嵩慶口頭談的,外幣提出後,馬上就交給台灣銀行了),因為當時“實際誰都明白,大陸已經站不住腳了。因此,設法將台幣與金圓券脫離關係,台幣直接與美鈔掛上鉤,有外彙牌價,金圓券在台灣不能流通,這樣大陸與台灣就形成兩個國家銀行了,蔣政權就可以在大陸上毫無顧忌地發行金圓券。每撤退一地,人民手中的金圓券,隻是廢紙一張,不會影響台灣的金融。台幣的準備金從何而來?主要是這次提取的外幣”。“台灣由陳誠在那裏主管,李宗仁根本無法染指。”在“黃金”部分,詹特芳說:“中央銀行原報告有九十萬兩,經過這次徹底核對,實存九十二萬兩,多出二萬兩,絕大部分是金塊,每塊十餘斤至二十餘斤不等,塊麵刻有成色及重量字樣。”“另外還有黃金四千二百餘兩,據說這是蔣介石私人存的,為了便於記載,我們將它立為專戶,稱為特種黃金存款,而黃金實物仍混在一起。這本來是個掩耳盜鈴的事。蔣介石自取得統治權後,早已化家為國,又進而化國為家了。如這次他一下台,馬上就將中央銀行的全部黃金、銀圓及外幣提走,這是根據銀行規定的哪一條?曆來蔣批發的不少私人贈款,還不都是在國庫的金銀中支出嗎(四千二百餘兩,一直未動)?”在“銀圓”部分,詹特芳說:“約計三千萬元。”再據1989年出版的《上海黨史資料通訊》(第九期)所載,前後運走三批,合計黃金二百七十七點五萬餘兩、銀圓一千五百二十萬枚、美金一千五百三十七萬餘元。此外,湯恩伯又拿走黃金十九點八萬餘兩、銀圓一百二十萬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