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宗仁卻不聽桂係一白二黃的勸阻,甘冒蔣之多疑善忌,出而競選。以他知蔣之深,當然估計到蔣會反對,但他認為蔣愈反對,他愈會當選。程思遠在《政壇回憶》中,說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完全是出自司徒雷登的策動”,顯然言過其實。現在司徒拍給國務院的電文,全已公開,看不到“完全”與“策動”的痕跡,反而他對李宗仁當選後,能否起輔佐的作用,表示懷疑。
蔣介石初聞李宗仁有意角逐副總統時,居然仍說黨內同誌均可公開競選,對任何人都毫無成見。李遂在北平組織競選辦事處。美聯社記者得悉後,加以報道,哄傳海內外,中外報章,尤其是美國輿論認為李之參選,有助於民主政治在中國的實施。北大校長胡適也馳函鼓動:
德鄰先生:前天看報上記載,先生願做副總統候選人的消息,我很高興。從前我曾做《中國公學運動會歌》,其第一章說:“健兒們!大家上前,隻一人第一,要個個爭先,勝固可喜,敗也欣然。健兒們!大家向前。”此中“隻一人第一,要個個爭先”,此意出於《新約·保羅遺劄》,第一雖隻有一個,還得要大家加入賽跑,那個第一才是第一。我極佩服先生此舉,故寫此短信,表示敬佩,並表示讚成。
匆匆敬祝雙安。胡適敬上,三十七年一月十一日早。
李宗仁順著胡適公平競爭的意思,回信也鼓勵胡適競選大總統:
適之先生:接到來信,承先生對於我參加競選副總統的熱情與鼓勵,非常感謝。我的參加競選,恰如先生所說,“第一雖隻有一個,還得要大家加入賽跑,那個第一才是第一”的意義。昨日北平《新生報》登載南京通訊,“假如蔣主席不參加競選,誰能當選第一任大總統”一文中,有先生的名字,我以為蔣主席會競選,而且以他的偉大人格與崇高勳望,當選的成分一定很高,但我覺得先生也應本著“大家加入賽跑”的意義,來參加大總統的競選。此次是行憲後第一屆大選,要多些人來參加,才能充分表現民主的精神,參加的候選人除了蔣主席之外,以學問聲望論,先生不但應當仁不讓,而且是義不容辭的。敬祝大安。李宗仁。一月十四日。(兩函均見《胡適的日記》手稿本第十六冊,1948年1月)
胡、李兩函曾並刊於報端,頗令人注目,也頗為運動員式的民主精神以及李宗仁的競選造勢。也許由於此一背景,有不少大陸學者認為李宗仁出馬,有美國人在幕後操縱,甚至說因有美國人撐腰,李才敢向蔣挑戰,顯然是沒有根據的想當然耳之見。
在蔣介石自由競選的聲明以及民主精神的鼓動下,國民黨元老程潛、於右任,以及民社黨的徐溥霖和無黨籍的莫德惠,公開宣布參選副總統。但這些人顯非李宗仁的敵手,當李得悉孫科無意參選後,更感信心十足,於是就這樣的,大張旗鼓地從事副總統競選了。
李於3月25日自平抵京後,請見蔣介石,得到蔣氏對參選沒有成見的保證。但是國民大會開幕之後,由於總統選舉沒有競爭的餘地,副總統選舉便顯得特別熱烈。當李宗仁的呼聲愈來愈高,蔣介石開始不高興了。據李宗仁本人的分析,原因大致是:
他就是這樣褊狹的人,斷不能看一位他不喜歡的人擔任副總統。他尤其討厭對黨國立有功勳,或作風開明在全國負有清望的人。記得以前當台兒莊捷報傳出之時,舉國若狂,爆竹震天。蔣先生在武昌官邸聽到街上人民歡鬧,便問何事。左右告訴他說,人民在慶祝台兒莊大捷。蔣先生聞報,麵露不愉之色,說:“有什麼可慶祝的?叫他們走遠點,不要在這裏胡鬧。”蔣先生並不是不喜歡聽捷報,他所不喜歡的隻是這個勝仗是我打的罷了……所以此次副總統的選舉,蔣先生在意氣上非把我壓下去不可。(《李宗仁回憶錄》,第859、860頁)
蔣介石起初想用黨提名的方式,決定他所喜歡的候選人,派吳稚暉與張群以必須統一黨的意誌為說,要李宗仁接受,遭李拒絕。李有更正大的理由:蔣既然一定要行憲,一切就應遵循憲法常規辦理。黨提名的詭計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