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舉陰謀殺局起(1 / 3)

春闈的消息,仿若春天的信使,迅速傳遍了每一個角落。各地的舉子們,帶著滿身的仆仆風塵和滿腔的壯誌豪情,如候鳥般朝著洛陽紛至遝來。

他們行囊沉重,裏麵裝滿了經史子集,那些書籍被反複翻閱,早已滿是歲月的痕跡。

這些書籍,是他們通向仕途的寶貴鑰匙,更是他們在春闈這一殘酷戰場上的製勝利器。

此時的洛陽城,花開成海。牡丹嬌豔欲滴,紅似烈火,粉若彩霞,白如霜雪,它們在街邊、庭院和園林中爭奇鬥豔,仿佛在為這場知識的盛宴增添一抹絢麗多彩的亮色。

夜色漸濃,明月高懸,蕭頂、關知遠和盛國元三人暫居在一座破廟之中。圍爐夜話,他們各自傾訴著心中所想和旅途見聞。

“寒窗苦讀十餘載,皆為金榜題名時啊。” 關知遠喟然長歎,“可如今這科舉,哪還是憑真才實學論勝負,分明是看誰家銀子多、家族勢力大。正所謂‘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朝中有人好做官呐。”

盛國元苦笑著搖頭:“是啊,如今這官場早已不複昔日清明。那些豪門貴族、世家子弟,哪個不是靠錢財和關係才得以平步青雲?”

蕭頂長歎了一口氣,回憶起一路的所見所聞:“道路上滿是拖家帶口的難民。老人們拄著拐杖,在塵土飛揚中艱難地挪動,渾濁的眼中滿是驚恐與茫然。

婦女們懷抱啼哭不止的幼兒,眼神裏盡是絕望。幼兒們因饑餓和恐懼而號啕大哭,那哭聲在嘈雜的逃難人群中格外揪心,他們小臉漲得通紅,母親們卻隻能無助地抱緊他們。

青壯年們挑著簡陋的行囊,裏麵僅有一點幹糧和破舊衣物,他們目光警惕地環視四周,既要防備亂兵來襲。路邊倒斃著老人和孩子的屍體,他們或因饑餓,或因疾病而亡,卻無人收殮。難民們雖心有不忍,卻也隻能匆匆趕路,因為他們明白,停留或許就意味著死亡。”

本是誌同道合的三人,此刻卻心生退意。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不知不覺間,夜已深。退意雖在心中不斷蔓延,可他們卻無可奈何。畢竟,十餘年的寒窗苦讀,除了科考,他們似乎再無其他出路。

翌日清晨,三人準備先尋一家客棧落腳。此時距離會試僅剩五日,他們都需認真備考。蕭頂在客棧中廢寢忘食地鑽研經史子集,一心想要在考試中展現自己的真才實學。他深知,隻有憑借自身努力與拚搏,才能在這世間立足。盡管出身貧寒,但他從不自卑,反而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用勤奮和汗水精心澆灌自己的夢想之花。

而關知遠和盛國元因家族支持,無需過多擔憂前程,也無需為生計發愁。然而,這樣的生活卻讓他們缺少了蕭頂那種堅韌不拔的拚搏精神,也難以體會到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後的那種喜悅。

晨曦微露,京城的會試貢院外早已人山人海。考生們身著素服,神色各異,懷揣著夢想與忐忑不安的心情。寒風吹過,卻無法吹散那濃厚得幾近凝結的緊張氣氛。

貢院大門緊閉,猶如一頭巨獸張開的血盆大口,靜靜等待著擇人而噬。朱紅色的大門上,一排排銅釘在微光下閃爍,透著無盡威嚴。門口的石獅子蹲踞在兩側,宛如忠誠的衛士,冷眼旁觀著這場決定無數人命運的盛會。

“蕭兄,你瞧這陣仗,此次會試定是一場龍爭虎鬥啊。” 身著月白色長衫的關知遠對蕭頂說道,他的手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角,眼中難掩緊張之色。

蕭頂微微點頭,他麵容略顯憔悴,顯然是為備考耗費了大量心力。“關賢弟,我們苦讀多年,為的就是今日。隻是我這心裏,實在難以平靜。” 他聲音沙啞,眼神中交織著迷茫與不安。在他心中,對功成名就的渴望和對落榜的恐懼相互糾纏,那些日夜苦讀的場景不斷在腦海中浮現,宛如一把雙刃劍,既激勵著他,又讓他壓力倍增。

“聽聞此次主考官極為嚴厲,所出題目定然刁鑽。” 一位考生湊了過來,眉頭緊皺,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望向貢院大門,仿佛那裏麵是龍潭虎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