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中華名將再造唐朝的郭子儀(3 / 3)

十、知錯即改 吳曜誤我

郭子儀也有他的缺陷,但他能知錯即改。在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他有一位部將朔方節度副使張曇,此人本來對郭帥忠心耿耿,但是,就因為他秉性剛直,郭子儀認為他“以武人輕己”,心裏不喜歡他。相反,郭子儀對靈州使府空目官吳曜,特別信任,張曇不以為然,郭子儀怒,誣奏張曇煽動軍亂。掌書記高郢認為這樣對待張曇不妥,據理力爭,郭子儀聽不進去,還把高郢貶為倚氏縣丞。硬是把張曇誅殺。接下來,節度使其他僚佐紛紛稱病要求離去,這時郭子儀才非常後悔,對僚佐們說“吳曜誤我”,後來終於把吳曜驅逐。

十一、八子七 婿高官顯貴

郭子儀作為中華名將,是一千多年來,曆朝曆代高官的楷模。他平息曆史上影響大唐命運的安史之亂,再造唐朝,功勞蓋世,被任命為朔方等數鎮節度使,宰相、兵部尚書,加司徒、司空,封代國公、汾陽王,位極人臣,麾下數十人,皆為王侯貴胄;幕府六十餘人,都是將相顯貴。特別是他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他家住宅占長安親仁裏的四分之一,家人三千相出入,他不知其居。他家每年收入官俸“無慮二十四萬緡”,前後得到皇帝賞賜的良田、美器、名園、甲館不計其數。郭子儀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兒,也就有七個女婿,個個貴顯朝廷。“八子七婿滿床笏”,就是說郭子儀的兒子女婿都是朝廷命官,來家為他拜壽,象牙笏擺滿一床。中國戲曲中千百年來,有一部《打金枝》的戲千古流傳,京劇叫《滿床笏》,講的就是郭子儀七十大壽時,其六子郭曖與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姻親的故事。他諸孫數十,郭子儀甚至不能盡識,來問安,隻是點頭而已。長子郭曜,二子郭旰,三子郭唏,四子郭礎,五子郭晤,六子郭曖,七子郭曙,八子郭映。其中長子郭曜官至衛尉卿、太子詹事、太原郡公,襲代國公;三子郭唏官鴻臚卿、太子賓客,封趙國公;六子郭曖任太常主簿,娶唐代宗女兒升平公主為妻,拜駙馬都尉、試殿中監,封清源縣侯、檢校左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襲代國公;七子郭曙官司農卿、金吾大將軍,封祁國公。郭子儀女婿趙縱官太仆卿,李洞清官少府少監,王宰官光祿卿。孫子孫女也都是高官顯貴,其中郭曖和升平公主的女兒嫁廣陵郡王李純為王妃,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王妃生李恒,李恒即位為唐穆宗。

十二、八十五 歲富貴榮壽

郭子儀不但家族貴盛,而且他本人也長壽,被稱為“富貴榮壽”。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郭子儀逝世,年八十五歲,可謂榮壽。德宗為之廢朝五日,下詔頌揚他平定內亂、再造唐朝、四朝柱石的豐功偉績,追贈太師,陪葬建陵,喪葬費用都由官府供給。百官依次前去吊唁。唐製一品官墳高一丈八,準其墳再加十尺,為兩丈八。送葬之日,德宗親至安福門“臨哭送葬”,百官陪位哭泣。諡曰忠武,配享代宗廟庭。郭子儀被譽為是“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的“四朝柱石”,唐代史臣裴垍讚譽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君子不之罪”。大詩人杜甫在《洗兵馬(收京後作)》一詩中,也曾經高度評價郭子儀:“成王功大心轉小,郭相謀深古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