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七代十相之祖宰相蕭嵩(2 / 2)

五、節度河西 升任宰相

開元十五年(727年)閏九月,吐蕃連突厥入寇,唐軍戰敗,河隴震動。十月十三日,唐玄宗命蕭嵩為河西節度副大使、判涼州事、封蘭陵縣子,改信安王李煒為朔方節度等副大使。蕭嵩用裴寬、牛仙客、郭虛俱掌軍政,薦健康軍(今甘肅高台縣西南)使張守珪為瓜州(治晉城,今甘肅安西鎖陽城)刺史,巧用“空城計”,大敗吐蕃軍。蕭嵩因功加銀青光祿大夫,後任河西節度使。蕭嵩接連戰勝吐蕃,河隴大捷,蕭嵩名聲大振。“露布至,玄宗大悅”,開元十六年(728年)十一月,唐玄宗拜蕭嵩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蕭氏唐朝十宰相中的第三位,“恩顧莫比”。其實,蕭嵩後來雖然也當了宰相,但政績平平,倒是他在河隴的戰績,才是他一生為官的一大亮點。

開元十七年(729年)六月,玄宗加蕭嵩中書令,並遙領河西節度使。自開元十四年(726年)張說罷中書令,此職一直空缺四年,蕭嵩現在高居此相位,足見玄宗對他的重視。以後,接連加官,集賢殿學士、知院事、兼修國史、金紫光祿大夫、徐國公。特別是其次子蕭衡娶新昌公主為妻,唐玄宗見了蕭嵩夫人、蕭衡母親賀夫人,直呼其為親家母。

六、同為宰相 蕭韓不和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三月,韓休與蕭嵩同為宰相,但二人關係不好。裴光庭逝世以後,玄宗讓蕭嵩另舉薦一位新宰相,蕭嵩舉薦韓休。因蕭嵩沒有什麼為相的才能,對事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見解,而韓休性格耿直,敢於堅持己見,兩人經常發生爭論。唐玄宗對他們二人的評價是:“有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這年十月,唐玄宗下詔,二人宰相一起免掉。玄宗對蕭嵩本人甚為親密,稱他為“弟”。他就對蕭嵩說:“卿言切矣,朕未能決,弟歸,夕當有詔。”因為“玄宗眷嵩厚”,任命蕭嵩為尚書右丞相,而任命韓休為工部尚書。而且,很快又任命蕭嵩兒子蕭華為給事中。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唐玄宗再拜蕭嵩為太子太師。

七、急流勇退 八十而終

蕭嵩晚年和張說有過同樣的遭遇,也遇到了奸臣李林甫的打擊。開元二十七(739年)年,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節度使、曾在河西抗擊吐蕃戰爭中立功的張守珪,因為向內常侍牛仙童行賄,讓他隱瞞軍情,事情敗露以後,唐玄宗杖殺牛仙童,張守珪貶為括州(治今浙江麗水東南)刺史。利用牛仙童事件,一向嫉妒蕭嵩的奸臣、被後人稱為“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乘機揭發蕭嵩也曾經用城南莊園賄賂過牛仙童,玄宗一時沒有辦法,隻好也將蕭嵩貶為青州(治益都,今山東青州)刺史。但是唐玄宗對蕭嵩還是有感情,很快,又再次追拜蕭嵩為太子太師。這時,年逾七十的蕭嵩,急流勇退,請求辭官告老還鄉。蕭嵩“性好服餌,及罷相,於林園植藥,合煉自適”。當時,他的長子蕭華已經是工部侍郎,次子蕭衡因為是皇帝的女婿,官拜三品,“家財豐贍,衣冠榮之”,蕭嵩就這樣在家中“皤然就養”,安度晚年十餘年。天寶八年(749年)閏六月六日,蕭嵩逝世,享年八十餘歲。唐玄宗特贈蕭嵩開府儀同三司,秋末安葬。大詩人王維為蕭嵩作挽歌:《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蕭嵩長子蕭華,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繼承父業,也被拜為宰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學士,監修國史。”蕭嵩在玄宗時當宰相,子蕭華又在肅宗時當宰相,孫(子蕭衡之子)蕭複,唐文宗時宰相,二世曾孫蕭仿、蕭俛、三世玄孫蕭廩、蕭寘、四世孫蕭遘都在唐朝當宰相,還有四世孫蕭頃、五世孫蕭願在五代時期為宰相,這樣,蕭嵩和他的一門子孫為宰相者總共七代十個人,因此,蕭嵩是“七代九相”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