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朔方總管 征討契丹
開元八年(720年)九月,北方契丹犯邊,唐玄宗任命王睃檢校幽州都督,同時,任命黃門侍郎韋抗為朔方道大總管,坐鎮靈州。二人一東一西,共同征討契丹,為保衛北方邊境安全,作出了貢獻。開元九年(721年)四月,靈州六胡州康待賓叛亂,唐玄宗詔韋抗為宣慰使,持節到靈州慰撫。但是韋抗這次表現不佳,韋抗武略較差,竟為康待賓所懼怕。在路上他遲遲停留而不敢前進,後來從馬上掉了下來,幹脆假摔傷稱病。韋抗竟然還沒有到康待賓叛亂之地便返還,慰撫沒有結果。
六、宰相受賄 歸罪韋抗
真是無巧不成書,正是開元八年(720年),唐玄宗讓韋抗替他想一個人的名字要任命為宰相,韋抗想起了張齊丘,而玄宗想的是張嘉貞,連夜改敕任命張嘉貞為宰相。兩年之後,這位張嘉貞宰相卻嫁禍於韋抗。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車駕幸東都。得知有洛陽主簿王鈞為張嘉貞修宅,用以請宰相張嘉貞幫忙求做禦史之官。因受贓事發,玄宗特令在朝堂集眾將王鈞決殺之。張嘉貞督促迅速給他行刑,以殺人滅口,然後,將此事責任又歸罪於禦史大夫韋抗、中丞韋虛心,說他二人推薦禦史“非其人”,選人不當,都遭貶黜。韋抗貶為安州都督,後又轉任蒲州刺史。但張嘉貞很快得到了應有的報應。開元十一年(723年),玄宗到太原行在所,張嘉貞弟弟張嘉祐贓汙事發。張說勸張嘉貞素服待罪,不得入謁。後玄宗又貶張嘉貞,出為幽州刺史,唐玄宗遂以張說代張嘉貞為中書令。
七、刑部尚書 清儉自守
開元十一年(723年),張嘉貞遭貶,韋抗又被唐玄宗召回京師,入為大理卿,當年又代陸象先為刑部尚書,後來又分掌吏部選官事。開元十四年(726年),刑部尚書韋抗逝世。韋抗曆任各種高官,都以“清儉自守,不務產業”。他去世以後,家中生活非常困難。堂堂大唐刑部尚書,家裏竟然連他的喪事也辦不起,如此廉潔高官,值得稱讚。唐玄宗得知韋抗家中貧寒,“特令給靈輿,遞送還鄉”。玄宗下詔贈韋抗為太子少傅,諡曰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