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擊突厥 靈武總管
正如很多靈州鎮將一樣,魏元忠也是文武雙全。他多次被派統兵出京城,捍衛邊防。魏元忠曾多次被委派統軍守邊以拒突厥。垂拱二年(686年)四月,魏元忠被派出任檢校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天平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大總管,以備突厥進犯。久視元年(700年)閏七月,河西吐蕃寇涼州,魏元忠被任命為隴右諸軍州大總管,與隴右諸軍州大使唐休璟一起,擊退吐蕃的進犯。同年八月,他又被任命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長安元年(701年)五月,魏元忠被武則天任命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到西北重鎮靈州,以備突厥。魏元忠統軍,“持重自守”,“未嚐敗失”。同年十月,因為在隴右和靈州擊敗吐蕃和突厥的戰爭中有功,魏元忠再次被女皇拜宰相:同鳳閣鸞台三品。長安二年(702年)二月,魏元忠被派出任安東道安撫使。
五、升任宰相 政號清嚴
早在垂拱二年(686年)二月,當時已經是檢校右肅政台禦史中丞的魏元忠,就被任命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唐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武則天時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因此,魏元忠也就被武則天任命為大唐宰相。聖曆二年(699年),魏元忠被提升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他同時檢校並州長史。不久,又加以銀青光祿大夫,遷任左肅政台禦史大夫,仍然是宰相,兼檢校洛州長史。久視元年(700年)八月,又委他為相,他政號十分清嚴。長安(701~704年)中,魏元忠被派出任並州副元帥,元帥是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李旦,也就是唐玄宗的父親。當時女皇武則天的男寵充任奉辰令的張易之,縱其家奴淩暴百姓,並州副元帥魏元忠將張易之的家奴“殺之”,“權豪莫不敬憚”。
六、張說公正 不做偽證
唐玄宗時名宰相張說,早年曾為魏元忠主持公道,不做偽證,被傳為佳話。武則天當女皇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這兩個人權勢特別大,滿朝文武管員見到二張,都讓他們三分,史書說是“傾朝附之”,但是,唯獨宰相魏元忠不把他們放在眼裏。魏元忠向武則天奏道:“臣承先帝顧眄,受陛下厚恩,不循忠死節,使小人得在君側,臣之罪也。”女皇聽了很不高興,但還是要用他的才幹。一次,武則天為討好張易之,想把他的弟弟張昌期任命為長史,不少大臣迎合女皇,都稱讚張昌期能幹,宰相魏元忠不同意,說張昌期年輕不懂事,幹不了長史,這件事隻好擱置下來。因此,二張兄弟把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計想把他除掉。但魏元忠受武則天重用,二張也無可奈何。因為魏元忠曾任檢校太子左庶子,於是以此設計誣陷,“乃譖元忠與司禮丞高潛謀曰:‘主上老矣,吾屬當挾太子而令天下’”。女皇被他們的誣陷之詞所迷惑,就下令把元忠下獄,並召太子、相王及諸宰相到皇宮,讓張昌宗與元忠殿前對質,但一時“反複不決”,定不下來。張昌宗就讓鳳閣舍人張說來執證元忠。張說先假許之,但他知道魏元忠冤枉,等到女皇召張說“驗問”時,張說答道:“現在我不能不說實話了,我確實沒有聽說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隻是張昌宗逼我做偽證。”武則天明白魏元忠的確被誣陷,但又不願張昌宗他們下不了台,於是,還是撤了魏元忠的宰相,“特貶授端州高要尉”,同時,張說也被判罪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