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喜愛武術的人,多會對以七十二項絕藝名揚天下的少林派及武藝超群的張三豐真人產生興趣。其實,少林武當之享有盛譽,除了曆來本派門人弟子竭智殫慮地研究去光大武術和修德行仁外,還得拜妙筆生花、栩栩如生、繪影繪聲的小說家所賜呢。
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13公裏的少室山陰,五乳峰下。清初景日珍在《說嵩》雲:“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它距離鐵路樞紐的鄭州不遠,因此,我從廣州到達鄭州後再轉汽車前往,並不會有太大的不便。
北魏時創建的少林寺,寺內勝跡甚多。除了山門、石坊、少陽橋和碑林外,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立雪亭、千佛殿、白衣殿、地藏殿和六祖殿等等。而寺外的古建築更多,全國罕見的古塔群(塔林)、跋陀初創少林寺的譯經台(甘露台)、達摩祖師麵壁的初祖庵、達摩洞、二祖庵等,足以使訪者流連忘返,樂不思蜀。而愛山的我,當然不會錯過攀登中嶽嵩山峻極峰的機會了。
武俠小說迷也許會因找不到“木人巷”“銅人陣”以及其他的秘密練功房而感到失望。可是,這樣對矯正訛傳將更有幫助,武術也更易邁向科學化的領域。
每年國內外的武林同道、曆史文物愛好者、旅客及研究佛學的人士絡繹不絕,彙聚於此,一瞻禪宗祖庭、武林勝地。聞說國內有關部門正著手創辦少林武術學院,以建成一所係統化和科學化的武術大學,如能成事,對武術的光大發揚,將為時不遠。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均縣,又名“太和山”,素有“天下名山”之稱。進入山區,隻見高峰櫛毗,穀澗縱橫,潭泉相映,亭台悠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3米。拔地嶂起,獨立雲表,鶴立於重巒迭崛的群峰之巔,猶如一把利劍直插雲霄,因而又有“一柱擎天”之譽。從鄭州或廣州乘火車經襄樊至六裏坪站、老營宮站、十堰站下車再轉汽車或徒步登山亦可。
也許武當山地處偏僻,交通不如少林寺方便,因此遊客較少。正因如此,筆者登臨時更感情趣。偌大的群山處於一片靜謐中,除偶然遇見一些農人、樵子或采藥者外,各道觀殿宇都很難見到人頭湧動的都市氣息,大有“千山我獨行”之感,因而對其安詳和寧靜更有所偏愛。這裏的一些古跡文物除了曆久失修,受到一定的破損、侵蝕或剝落外,其餘均保存著古樸和自然的氣色麵貌,少了人工化及商業化的汙染,尤覺可愛。加以武當山為明代處士張三豐修真之道場,而明成祖朱棣又偽托為真武大帝的化身,這些更增添了故事題材,別有一番情趣。唯一的遺憾,由於環境及條件的限製,在山上尋找多時,也不易看到有習武者在演練,大有“真人不露相”之歎!
武當的名勝古跡分布很廣,除了有很多由石獸背負著極有曆史價值的永樂禦碑及其他君主的禦碑外,在山下有玄嶽門、遇真宮、元和觀和玉虛宮;山腰有磨針井、老君堂、複真觀;半山以上有劍河橋、紫宵宮、南岩宮、榔梅祠、小武當;山頂有太和宮和頂峰金頂的金殿;等等,均能滿足各種不同訪客的觀瞻。尤以紫宵大殿保存得最妥善和最壯觀,極具代表性。站在金頂之上,遠眺四方,更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登山真是最佳的“練功”,既練筋骨,又練意誌,乃至於思維的啟發,靈感之捕捉,性情的修養,皆可從大自然的懷抱中攝取養分。登上絕頂後,那種“天人交際”,與造物者共遊、與天地顥氣並存的愉快和成就感,更非筆墨所能言喻。
雖然在少林寺內或武當山上已不容易重睹往昔習武的盛況,幸好各地區已紛紛成立武術隊,嚴格挑選徒眾加以訓練和考核。若能各家各派互學,兼容並包,朝著“強身報國,壽人壽世”的目標邁進,對發揚我國武術這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完全相信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