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鐵橋三
鐵橋三(1813~1886年),原名梁坤,廣東南海縣人(又有一說是番禺人)。他是晚清廣東武壇上的“廣東十虎”之一。自幼愛好武術,曾拜在少林寺覺因和尚的門下學藝。覺因是洪拳巨子,譽滿大江南北。梁坤本已身手不凡,在名師指點下刻苦練功,更盡得衣缽真傳。
梁坤擅長洪拳,尤以鐵線拳為最。他素以橋馬沉雄著稱,紮起馬來四平八正,穩如泰山。加上內功發勁,以氣催力,力大無窮,氣勢迫人。他的馬步穩健,臂力驚人,據傳聞他把雙臂向兩側平伸,能掛起大漢步行四十多步而麵不改容。廣東武林習慣上稱手臂為“橋”,人們佩服他的橋馬功夫和臂力,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叫他“鐵橋三”,時間一長,他的真名實姓反而不為人們所知了。他深通洪拳的技擊要領,在嶺南的武壇上,有著赫赫的威名。
西禪寺僧人淨明,曾相約鐵橋三一起出門向四方募化。一日黃昏,兩人來到郊野的一座尼庵,結識了住寺女尼雲深。雲深不經意顯露了武技,二人看到非常佩服。雲深指出鐵橋三的鐵線拳中欠缺了虎嘯、龍吟兩式,並曉諭他“能於技擊術中參悟禪理,超神入化之境亦非難事,否則縱具好身手,終屬野狐禪”。橋三受教,潛心參悟,因而功行圓滿,終成南粵名家,聲望日隆。
鐵橋三這樣一位入世擅鬥的拳師,卻愛與方外人士結交。舉凡嶺南馳名的六榕寺、光孝寺、海幢寺和大佛寺都有他的方外朋友。
一天,鐵橋三前往廣州河南海幢寺探訪方丈圓覺大師。海幢寺是嶺南著名的古刹之一。海幢寺古木參天,高雅幽靜,寺院大門由雞鵝木所製造。雞鵝木原是安南(越南)特產,它木質幼滑,色澤蒼潤如玉,比紫檀和楠木珍貴。雞鵝木可貴之處是可以消暑,用來做大門,會產生陣陣清涼之氣,它原是安南國王布施的珍品,寺僧一向愛護有加。
鐵橋三剛在方丈室坐下,還來不及與圓覺大師閑聊,即有僧人慌張入報:“惡漢又來了!”原來有一個流浪惡漢名柳千鈞,力大無比,專門恃力在人家門前或搬塊巨石擋路,或翻轉門前的石獅子、鍾、鼎等物借以敲詐勒索。他倚恃力大,今回竟將寺前的雞鵝木大門拆下當床睡。這兩扇大門,高愈丈六,厚達四寸,每扇足有五六百斤重。他將大門拆下來橫放於寺門口便躺下呼呼大睡。誰來幹預,他便掄起缽頭大的拳頭打人,並表示必要取得四錢銀子才肯將大門重新裝上,他這樣敲詐已有多天了。鐵橋三聽罷,不由勃然大怒,立即衝出門去準備教訓這個無賴一頓。圓覺大師雖然覺得這個柳千鈞可惡,仍告誡鐵橋三勿出手過重,以免傷生。
鐵橋三領了方丈的勸誡,便步出寺門。一看這個惡漢果然生得魁偉,頭圓眼大,膀闊腰粗,便取出一錠銀子,叫他先把大門裝上再給他。那惡漢大喜,果然很輕巧地便把兩扇大門重新裝上,然後跳過來想奪走那錠白銀。鐵橋三不慌不忙地把銀子高舉起來,表示扳得下他的手便可拿走銀子。這惡漢起初以為是件易事,但哪知出盡平生自認為神奇之力,也無法將“鐵橋”扳動分毫。這時候,他才知道遇上了高人,慌忙一打聽,原來是鐵橋三,便嚇得馬上溜之大吉,從此再不敢在廣州鬧事了。
一天,鐵橋三經過洋行附近,見到一個洋人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行人熙來攘往的路上橫衝直撞。洋人撞翻了一些攤子不說,還把一個老人撞倒。路人抱不平,圍住洋人理論,那洋人不但不賠禮,還恃勢想策馬衝出人群。鐵橋三看不過眼,上前把馬尾一把抓住,無論那匹馬向前衝、人立、撒潑也前移不了分毫。馬仗人勢,前衝不成便起後蹶,鐵橋三忙向馬腿一斬,隻聽“啪”的一聲,跟著“隆”的一轟,馬腿骨折向後坐倒,那洋人也被掀翻在地,恰成跪姿俯伏。觀眾齊聲喝彩,洋人羞得無地自容。
又有一次,鐵橋三應邀出席友人的宴會。席上有個叫胡海的教頭,聽說鐵橋三武藝高強,心中不服,於席前一再要求鐵橋三“指教”。鐵橋三幾番推辭不掉,便隻好和他交手。鐵橋三取守勢,隻用兩手招架,胡氏便無計可施。鐵橋三進馬,先破他的門戶,再進封其變化。胡海左右為難,處處受窘,鐵橋三把手一揮,胡海便仆倒在地。旁觀者大笑,胡海隻有滿麵羞慚,狼狽離去。
胡海回到家裏,悔恨交加,情緒波動,左思右想,圖謀報複。胡海心生一計:向武藝精湛的教頭馬南進行挑撥離間。馬南是個頭腦單純的人,不知是計,以為好友被辱,非要教訓鐵橋三不可。胡海還獻計叫他假意約請鐵橋三前來聚會,趁不懂水性的鐵橋三搭船過江時把船弄翻,鐵橋三必然大出洋相。馬南言聽計從,寫信派徒弟往邀鐵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