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春聯文化風潮起!(2 / 2)

一些文人墨客更是三三兩兩結伴,手持折扇,踱步街頭巷尾,到處去朗讀各種春聯,評頭論足。

“此聯對仗雖工整,然用詞稍顯俗套,缺了幾分靈動。”

“兄台所言極是,再看這家,‘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經典之聯,越品越有味兒。”

一路上歡聲笑語不斷,熱鬧極了!

這股現象宛如春風過境,從長安迅速傳到洛陽,進而席卷大唐全國上下。

有的偏遠地方,消息傳遞慢,過了元宵節上元節了才知曉。

可這些百姓啊,好像毫不介意年已過、上元節已過。

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更是冥思苦想,精心構思,將各種好聽的春聯或是對聯直接貼在自家門上,感覺這樣特別有文化。

自從初一這天開始,整個長安城的詩人,乃至大唐其他地域的詩人以及文人墨客們,都敏銳地察覺到在後來但凡逢年過節,他們的身價便會再度攀升。

這不,剛過完年,就有不少人攜著厚禮,登門拜訪求聯。

一位富家老爺對著本地頗有名氣的詩人拱手作揖:“先生大才,懇請為我家新宅題副春聯,潤筆費定當豐厚。”

詩人微笑頷首,提筆揮毫間,一副精妙春聯應運而生。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和那些外國使者和留學生們,目睹了今年大唐長安所出現的變化,尤其是春聯文化的突然盛行,愈發讓他們感受到,大唐果真是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度,是世界的中心天朝啊!

在長安的集市上,幾位東瀛使者看著街邊家家戶戶的春聯,滿臉驚歎。

其中一位用生硬的大唐話說道:“瞧瞧人家多有文化底蘊,在自家門口貼上那麼一副對聯,就感覺格調十足了。

咱們國家當下與之相比,還處於荒蠻的狀態之中。”

其他人紛紛點頭,眼中滿是對大唐人的羨慕。

於是,他們也開始有樣學樣。

在大唐久居的外國人,多少學了些漢文化,也動起手來。

有的寫道:“住在天朝過大年,陪著唐人慶新春。”

還有的寫:“今生過大年身是外國客,來世慶新春願為大唐人。”

雖直白,卻滿是討好與向往。

更有外國人請大唐文人寫春聯,一位波斯商人找到一位年輕書生,恭敬地說:“公子,能否幫我寫副春聯,願付高價。”

書生接過錢後欣然提筆:“異國賀歲慶笑聲甜,張燈結彩慶新年。”

而大唐的百姓看到這些外國人的春聯,胸脯挺得高高的,自豪得很啊!

走在街上,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議論:“瞧瞧,那些外國人都學咱貼春聯了,咱大唐的文化就是有魅力!”

大唐春節春聯文化隨著外國人的傳播,聲名遠揚。

後來海外不少聽聞此事的人才和有錢人,心馳神往,紛紛選擇移民至大唐,隻為親身感受這濃鬱的文化氛圍,追尋心中的繁華盛世之夢。

從此,春聯不僅是大唐春節的標誌,更成了大唐文化遠播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