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各大客棧眼見這春聯風潮愈演愈烈,自然不肯落於人後,紛紛亮出自己的 “拿手好戲”,欲在這喜慶的年節氛圍裏大放異彩。
悅來客棧的掌櫃,親自指揮著店小二張貼春聯。
上聯 “迎八麵春風入院” 剛一上牆,路過的一位行商就忍不住喝彩:“妙啊!這春風一入院,旅途的疲憊都好似被吹散了幾分。”
掌櫃的笑彎了眼,忙拱手道謝:“客官謬讚,咱這客棧就盼著給各位旅人營造家一般的溫暖,您裏麵請,喝杯熱茶歇歇腳。”
說話間,下聯 “接四方賓客歸家” 也穩穩貼上,旁邊一位趕考的書生讚道:“此聯對仗工整,意境又佳,掌櫃的好品味!”
這時,一位頭戴方巾的老學究踱步過來,微微點頭:“嗯,不僅如此,這字體飄逸灑脫,想必是出自書法高手,與這客棧的格調相得益彰啊。”
掌櫃的笑得合不攏嘴,連聲道謝,心裏暗自慶幸花重金請來了城裏有名的書法家寫這春聯。
再瞧那四海客棧,門口的春聯更是別具匠心。
上聯 “香留四海五湖客” 剛亮相,幾位結伴而行的俠客就被吸引住了,其中一人大聲念道:“香留四海五湖客,嘿,這是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來了這客棧,就被香味留住咯!” 同伴們紛紛大笑點頭。
正說著,下聯 “尊重東西南北人” 也張貼完畢,一位遊曆四方的老者撚須微笑:“這客棧有格局啊,不論你來自何方,都能在此尋得尊重,妙,實在是妙。”
客棧的店小二聽到誇讚,胸脯挺得高高的,自豪地向眾人介紹:“咱這客棧的春聯,可是請了數位文人雅士共同斟酌,費了好大一番心思呢!”
可這紅紙突然漲價且變得稀少,著實難倒了不少百姓人家與書生。
在城邊的一條小巷子裏,住著以修補匠為生的老孫一家。
老孫望著空空如也的錢匣子,又瞅瞅眼巴巴盼著春聯的孩子,愁眉不展。
正歎氣間,兒子機靈一動,跑出去撿了兩塊木板回來,興奮地說:“爹,咱買不起紅紙,用這木板塗上豬血代替,咋樣?”
老孫起初有些猶豫,末了還是點頭應允。
父子倆齊心協力,將木板塗紅,兒子歪歪扭扭卻又無比認真地寫上 “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順一門有百福”,橫批 “吉祥如意”。
雖簡陋,卻也滿是年味兒,一家人看著,臉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隔壁的教書先生瞧見了,笑著打趣:“老孫啊,你這自創的‘木板春聯’別有一番風味,說不定以後還能成個新風尚呢!”
老孫撓撓頭,憨厚地笑了:“咱就圖個喜慶,可比不上人家那些文人墨客寫的。”
總之,今年的長安春節,因為楊昢,突然興起了一股用大紅紙貼春聯的風潮。
大年初,走親訪友的人們穿梭在街巷,每到一戶人家,都會在大門前駐足,搖頭晃腦地看著春聯,讀著春聯,時不時還交流幾句。
“喲,張兄家這春聯寫得有韻味,‘紅梅傲雪迎春到,綠柳扶風送福來’,意境真美!”
“可不是嘛,李老弟,我瞧你家這‘歲歲平安日,年年如意春’,平實又透著真心,也好得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