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每當談到瑞安這位搭檔時,漢克斯均不回避對方是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這一點顯而易見,”他說,“她的眉目傳情,她的機智幽默,她的燦爛笑容,我想每個美國男子都對梅格·瑞安有過幻想,包括我在內。當然,作為朋友和演戲時的對手,我更多的是把她看成網球比賽中的雙打搭檔,她有好的表現會激發我發揮出色。”
瑞安同樣不否認自己更容易與漢克斯擦出情感的火花,當然是在戲內。“所謂化學作用是一件難以琢磨的事情,”她說,“有時你覺得你沒有,但在銀幕上卻無處不在;有時你覺得有一種強烈的衝動,但結果卻是平淡乏味的。與漢克斯合作的最大益處在於他會讓你徹底放鬆,根本不想你和他之間有沒有情感的交流。”
在《電子情書》中,瑞安扮演的凱瑟琳在紐約人文氣息濃厚的上西區經營著一家溫馨的小書店,書店繼承自母親,已有40年的曆史,是附近街坊生活的一部分。沒想到就在隔街,一家大型的連鎖書店開張,各種折扣、多功能賣場大大危及到小店生意,而漢克斯扮演的大書店老板喬·福克斯自然成為凱薩琳的眼中釘。
雖然兩人白天水火不相容,但夜深人靜時卻是情意綿綿。原來,他們分別以“NYl52”和“店女郎”的網名在美國在線聊天室裏相識,從此靠電子郵件互通心事,全然不知對方就是平時自己最憎恨的人。
最後一場戲中,一切真相大白,這對冤家情人深擁相吻,將恩怨一筆勾銷。
又一次,這兩位明星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裏避免見到對方,要麼擦肩而過,要麼在互聯網上相會。“我做夢都想和湯姆拍一部每場戲都有我們在一起的電影,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是否很滑稽?”瑞安在該片殺青後大笑著說,“這是我們合作的第三部電影,我不認為這是最後一次,我們肯定會再度聯手。”
瑞安完全有理由作出這樣的期待,她從這部電影拿到了1200萬美元的片酬,雖然隻有漢克斯的一半,但對她來說已經是個天價。更重要的是,與漢克斯合作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無論戲內戲外,漢克斯都會讓他的女主角開懷大笑。在紐約街道上拍外景時,他會突然停下來與圍觀的路人打招呼,弄得瑞安哭笑不得。
在星巴克咖啡館稍作休息時,他會跑到櫃台後麵,親手為瑞安調製一杯苦澀而又甜美的摩卡奇諾。還有一次,在一整晚緊張的拍攝之後,兩人跑進了紮巴爾食品店,聯手表演了一段雙簧。這家店的總經理斯科特·戈爾德肖恩回憶說:“我們店裏有一套擴音設備,湯姆-漢克斯對著話筒大聲叫喊,‘梅格·瑞安要一份奶酪!梅格·瑞安要一杯咖啡!’而梅格·瑞安則假裝什麼也聽不見。”
拍攝過程並非都是輕鬆的。“這是我第一次拍網絡題材的電影,”漢克斯說,“每天你的工作就是走進攝影棚,坐在一堆電線裏,把攝影機鏡頭當作電腦屏幕。整整3個小時裏,你必須低著頭、瞪大眼睛,好像在看什麼感興趣的東西,以便讓攝影師從各個角度拍你,這種感覺就像是在郵局上班。”
在現實生活中,漢克斯喜歡衝浪,但很少在網絡上。“我偶爾會上網找裸體照片,”他笑著說,“感謝上帝,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不過,他的確對打字機情有獨鍾。在《電子情書》中,格瑞格·金尼爾扮演的凱瑟琳的男友有收藏打字機的嗜好,但與漢克斯比起來算是小巫見大巫。漢克斯迄今已經收藏了20台輕便打字機,其中幾台價值數千美元,大多數還能使用。他第一次對打字機產生興趣是他20歲的時候,當時他在克裏夫蘭的一家舊貨店裏發現了一台老式的赫默斯2000,因為很欣賞瑞士人精致的做工,他花大價錢買了下來,從此便欲罷不能。
《電子情書》於1998年12月18日上映,打響了聖誕檔期的頭炮。影評界大多為該片說了好話,但也有一些影評人開始厭倦漢克斯—瑞安的模式。《匹茲堡郵報》在其發表的文章中說:“這部浪漫喜劇令人愉悅,但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看來瑞安小姐真該對漢克斯先生說再見了。”首映周末的票房結果多少也支持了這一論斷,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心靈點滴》(PatchAdams)於同一天上映,它以2000萬美元的票房榮登榜首,比第二名的《電子情書》多出了200萬美元。
麵對這一成績,漢克斯沒有表現出半點失望。“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票房並不重要,”他說,“我更看重與梅格、諾拉·埃弗隆這些老朋友的合作,這是《電子情書》帶給我的最大快樂。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會邀請梅格和我一起再演一部電影,哪怕到那時我們已經白發蒼蒼,我希望人們會說:他們在銀幕上的愛情伴我走過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