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上尉不是好當的(1)(2 / 2)

鑒於他的奧斯卡頭銜和輝煌業績,漢克斯當之無愧地成為這群演員中的領袖人物,這些人不僅資曆不如他,而且在片中也是他的下級。他還是導演的密友,這一切都意味著他足以在整個劇組裏享有極其特殊的地位。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人看到他擺明星的架子,他和大家一起看樣片,一起吃午餐,把他的房車當成了公共聊天室。

雖然此前已經憑借《心靈捕手》(GoodWillHunting)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當時的馬特·達蒙還是一顆新星,他說:“漢克斯的確起到了表率作用,他工作得比別人辛苦,工作時間也多於其他人,但他像所有人一樣靠盒飯充饑。他完全可以每天從阿拉斯加訂魚子醬,因為這份工作實在消耗人的體力。但他不想得到特別優待。”

曾以執導和主演自己投資的《麥克馬倫兄弟》(TheBrothersMcMullen)聞名的愛德華·伯恩斯也有同感,他說:“我們中的很多人從未參與過好萊塢大製作。湯姆將我們置於他的庇護之下。他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明星之一,而他從不盛氣淩人,對每個人都和顏悅色。很幸運我們能與他共事並成為朋友。”

漢克斯的領導地位也贏得了德耶上尉的尊敬,他對《時代周刊》說:“這個家夥應該能成為一名職業軍人。他有頭腦,有鼓動陛和意誌力,這是一名好軍官必備的素質。他善於提問,智慧過人。我想他能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絕非偶然,就像米勒上尉一樣:一個普通人在非凡的環境下取得了非凡的地位。”

斯皮爾伯格與漢克斯的合作起源於兩人同時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本。在彼此沒有通氣的情況下,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作品。

兩位天才合作的結果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史詩之作。電影的開場部分是盟軍奧馬哈海灘登陸戰的殘酷寫真,這段血雨腥風的描寫就連最冷血的觀眾也會感到萬分恐懼。許多二戰老兵甚至不忍卒睹,因為在斯皮爾伯格的鏡頭下所有表現盟軍傷亡的畫麵是如此逼真。漢克斯內斂的表演和解說更加重了這種恐怖的情緒。

《拯救大兵瑞恩》的約翰·米勒上尉是漢克斯所塑造的又一個普通人形象,表麵果斷但內心充滿矛盾的他率領7名士兵踏上了一條死亡之路,隻是為了營救馬特·達蒙飾演的年輕士兵瑞恩,後者的3個兄弟均在戰爭中陣亡。

雖然讓瑞恩這樣在多個兄弟中唯一活下來的人回家是美國軍隊自林肯時代就有的傳統,但是米勒並不能完全接受這項任務,尤其是在小分隊的兩名士兵犧牲之後,其他人開始質疑他這樣的犧牲是否值得。

戰前米勒的身份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唯一的野心就是在戰後重返課堂。然而,軍令如山,他必須服從軍人的職責,帶領小分隊誓死找回瑞恩。

影評界認為漢克斯的表演成功地提醒觀眾:戰爭最終是關於人的。盡管是一場正義的戰爭,但置身其中的人依然有理由懷疑他們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

“人們印象中的英雄總是叼著雪茄、穿著皮夾克,對抗一切惡勢力,拯救整個世界,”漢克斯對《時代周刊》說,“我不會扮演這樣的英雄。我演的人知道恐懼,容易犯錯,隻是他極力避免犯錯,試圖做好每件事。地球上99%的人都是這樣。”

這部電影的拍攝顯示了漢克斯與許多好萊塢大明星之間最根本的差異。在某場戲中,劇本突然安排令人捉摸不透的米勒上尉發表了長篇演說,向迷惘的士兵們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對任何演員來說,這都是一個決不能放過的機會,這番激動人心的演說很可能會贏得奧斯卡評委手中的選票,但是漢克斯不願輕易抹去籠罩在角色私生活之上的重重迷霧。當攝影機開動時,他自作主張刪掉了這段台詞。

他告訴斯皮爾伯格,他覺得這會“減輕角色的分量,使他支撐著整部電影的心理活動失去基礎”。

雖然麵對的是一位電影方麵的絕對權威,但是漢克斯多年來已經找到了一種說服導演改變主意的最佳途徑。這一回,他同樣讓斯皮爾伯格接受了他的意見。

為了這部電影,漢克斯做了足夠多的準備,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說出片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在看片時會被其中無私的人性光芒感動得痛哭流涕。“我在這部電影裏得到的優待之一就是公司專門為我一個人放映了一場,”他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完全片,因為隻有我一個人,我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哭了很長時間。我從未為一部電影這樣哭過,現實生活中也沒有。我甚至不相信這是我演的電影,因為它帶給人的痛苦如此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