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克斯合作過《多嘴俏冤家》、《阿甘正傳》和《從地球到月球》的薩莉·菲爾德認為漢克斯夫婦是好萊塢的頭號模範夫妻。她對《人物》雜誌說:“他們都是對工作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的人。他們讀很多書,對一切充滿好奇,並且互相激勵。在這個家庭裏,麗塔才是真正的喜劇明星,而湯姆則是放聲大笑的觀眾。”
漢克斯很滿足於他現有的生活圈子,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忘掉過去的朋友。
作為一個演員,他總是在片場與導演盡可能多地交流,希望對方能采納自己的意見。即使在那些不足掛齒的電影中,他通常也會認真鑽研自己的角色,避免讓他的表演隨影片的票房落敗而一道成為垃圾。在與斯皮爾伯格、《阿甘正傳》的羅伯特·澤米基斯和《費城》的喬納桑·德米的合作中,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堅定了親自執導一部電影的信念。
在1995年參與《阿甘正傳》全球巡回宣傳時,他開始在乘飛機、住旅館、接受采訪和招待免費大餐的間隙創作劇本。
這個描寫上世紀60年代一支靠僅有的一首熱門單曲成名的搖滾樂隊的故事被起名為《擋不住的奇跡》,作為漢克斯導演的唯一一部電影,它於1996年夏天與觀眾見麵。
雖然他在銀幕上露麵的時間不過寥寥幾分鍾,但他卻包攬了大量的幕後工作,除了導演、編劇,他還親自挑選演員,甚至為影片寫了幾首插曲。
他還為自己的兩位老朋友安排了角色,這對他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他在《紅妝小子》裏的搭檔彼得·斯科拉裏已經在電視界確立了穩固的地位,出演過《紐哈特》(Newhart)、《玩樂女孩》(GoodtimeGirls)和《五胞胎》(Bai,yMakesFive)等一係列在美國很受歡迎的電視劇集。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他卻處於半失業的狀態,沒有什麼角色可演,而接踵而來的離婚則猶如雪上加霜。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湯姆·漢克斯,不是因為他的友誼和支持,我肯定不得不宣告破產,”斯科拉裏說,“他讓我演了《從地球到月球》和《擋不住的奇跡》,但每次他給我打電話時卻說,‘我從沒幫過你,現在我求你來幫我。”’
斯科拉裏在片中飾演虛情假意的電視主持人,他的戲一周就可以拍完,但漢克斯卻為他準備了一輛大房車,在好萊塢這是超級明星才能享受到的優待。
漢克斯叫來的另一位老友是他在克裏夫蘭莎士比亞劇團的搭檔霍爾姆斯·奧斯伯恩,他們曾共同主演過舞台劇《維羅納兩紳士》。奧斯伯恩早已放棄了當明星的夢想,這些年來一直在密蘇裏老家拍廣告片,管理著一家當地劇院。
因為漢克斯的提攜,他得以在48歲時第一次出演一部主流電影。他扮演片中一位主要角色的壞脾氣父親,先後8次出場。
奧斯伯恩一直與漢克斯保持通信往來,看到昔日夥伴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忍不住心生嫉妒。90年代初,他出差去加利福尼亞,一下飛機就給漢克斯打電話。“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他,我問他能否替我找一些在電影中演出的機會,”他說,“湯姆當即拒絕了我,他說,‘我隻是一名演員。他們不會在選擇角色時聽取某位演員的意見。不過,一旦我有了自己的項目,你會出現在演員名單的最前列。’我毫不懷疑他說的話。大家都認為湯姆·漢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人,原因之一就是他說話算數。我顧慮的隻是他為什麼要給自己壓力。他演員當得好好的,為什麼一定要當導演呢?”
當奧斯伯恩聽說漢克斯正在創作一個關於60年代一支搖滾樂隊的劇本時,他寫了一封信,試著打聽能否為他安排一個角色。幾周之後,他收到了《擋不住的奇跡》的劇本初稿。
“湯姆希望我在各方麵給他建議。”他說,“1963年到1966年間,我組織了一支名叫‘潮流’的樂隊。我有很多那個時代的故事,所以我用了整整7頁紙寫下了我的經曆。我不知道他是否在意我寄給他的東西,但在拍攝期間我的所有想法都被一一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