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姆的好消息是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使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壞消息則是一些參與這個項目的人,比如漢克斯,他們因為這部電影一夜暴富,從此不必為錢而奔忙。
格魯姆的問題是他沒有簽一份票房分紅的合同,而寄希望於從大公司既得的利益中分一杯羹,他不得不為漢克斯的聰明之處而感歎。
派拉蒙報出的賬單是,製作成本5000萬,發行和推廣費用7400萬,支付演員和導演的片酬6200萬,投資分紅600萬,結果是虧空6000多萬美元。
即使最終的結果是贏利,格魯姆理應分得的那部分利益也會在貪得無厭的大公司的層層盤剝下所剩無幾。為此,格魯姆雇傭了一名律師將派拉蒙告上法庭,他雖然打贏了這場官司,但也隻得到25萬美元的補償。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好萊塢第一次在利潤分成方麵做手腳,1992年,華納兄弟公司就公開宣布超級賣座片《蝙蝠俠》讓他們賠掉了2000萬美元。
幾乎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不懷疑:這部電影的成功是建立在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之上的。
“今天的好萊塢沒有人能做到像湯姆那樣,”《阿甘正傳》的製片人溫迪·費納曼說,“他的可塑性如此之大。無論作為一個演員還是一個人,他都是一個夢。”
許多曾經大受歡迎的明星,諸如朱莉·安德魯斯和杜德利·摩爾,他們的銀幕生涯均因為表演上的局限性而在走紅一時之後歸於沉寂。漢克斯卻表現出他不受任何桎梏的約束。
費納曼花了9年時間將格魯姆默默無聞的小說帶上了銀幕,她發現漢克斯是飾演阿甘的最佳人選。漢克斯曾對她說,如果她能找到一個足夠好的劇本,他願意在其中扮演角色。他倆曾為一個名叫《郵差》的項目浪費了不少時間,幸虧及時選擇了放棄,這部最終由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電影果然慘遭票房敗績。當他們再次決定合作時,《阿甘正傳》成為一個難得的契機。
華納兄弟公司最初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和人力扶植這一項目,先是雇傭格魯姆,繼而又找來兩位編劇將原著改編成了劇本。然而,因為公司高管認為這個項目無法付諸實施,從而決定將劇本掛牌出售。派拉蒙公司買下了劇本,依然交由費納曼製作,漢克斯搶先一步與派拉蒙簽下合約。
這是又一個極具風險的角色,很有可能成為漢克斯的滑鐵盧。坊間紛紛傳言,認為這部講述一個低智商的美國南方佬的電影會讓兩屆奧斯卡影帝得主看上去像個大傻瓜。
但是漢克斯卻在這個故事裏看到了觀眾會喜歡的東西。主人公阿甘是美國嬰兒潮時代的產物,經曆了肯尼迪遇刺、貓王、披頭士和越戰。通過弱智的行為和對上帝的忠誠,他帶著美國觀眾走過了他們過去30年的曆史,一路上伴隨著歡笑和淚水。
“我不想把它演繹成‘孩子氣’的作品,”費納曼說,“但是阿甘孩子般的天真是我們大家都有過的。這是一段情感的曆程。笑和哭。它做了一般電影所做的:讓你覺得生動。”
阿甘是一個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他的成功源於他的弱智,他在不經意間成為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和捕撈業的大亨,同時也觸動了觀眾的情感,俘獲了他們的心。
他似乎總是出現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成為萬眾歡呼的焦點,一夜暴富並道出一連串至理名言,從“傻人有傻福”到廣為流傳的“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吃到哪一顆”。
曾經拍出過《回到未來》(BacktotheFuture)和《誰陷害了兔子羅傑?》(WhoFramedlRogerRabbit)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運用最先進的電影特技將阿甘安插進肯尼迪和貓王的著名新聞片段。他對曆史事件的影響力包括與約翰·列儂合作和幫助揭露水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