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恩斯沃思最終選擇在電視機前觀看頒獎典禮,當他通過電話把這個決定告訴漢克斯時,漢克斯沒有任何不悅,他對老師說:“記住,當我看攝像機鏡頭時,我其實是在看你。”但他依然沒有告訴老師他會在億萬觀眾麵前公開他的隱私。
在頒獎典禮結束後不久,法恩斯沃思就接到要求采訪的電話,他在一夜之間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如果我還在教學,我不會原諒湯姆這麼做的,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麵對我的學生,”他說,“現在我已經退休了,所以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湯姆在那天晚上的表現是驚人的,他的那番話的確發自肺腑,而且通過一種美麗的方式表達出來,會讓所有的聽眾有所觸動。”
法恩斯沃思不經意間成為了名人,而他也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此前從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的他成為了為同性戀爭取合法權益的代言人,甚至得到了進入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機會,這也為他帶來了諸多由美國同性戀組織頒發的獎項。
“在頒獎典禮的幾個月後,湯姆給我寫了一封信,希望他的致辭沒有給我帶來太多不必要的麻煩,”法恩斯沃思說,“我們甚至還在一起吃了頓飯。起初我覺得他有點小題大做,但在了解了他的為人後,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有意思的是,漢克斯替他的戲劇課老師“揭底”這件事本身居然演變成好萊塢的一部賣座片。製片人斯科特·魯丁和舞台劇導演朋友勞裏·斯坦伯格一道在家觀看了1994年的奧斯卡之夜的電視直播,他們一致認為漢克斯有一位偉大的同性戀老師這個故事是拍電影的好素材。魯丁帶著這個想法去找派拉蒙影片公司,派拉蒙慷慨解囊拿出了4000萬美元的拍攝經費。
在片中,以法恩斯沃思為原型創作的老師這個人物由凱文·克萊恩扮演,湯姆·塞立克飾演一名同性戀記者。作為一對同性戀伴侶,他們甚至演出了接吻的鏡頭。
這部名為《來龍去脈》(InandOut)的電影還安排馬特·迪龍飾演漢克斯那樣一個學生,他在接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時感謝他的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向眾人公開了他是一個同性戀者的秘密。該片於1997年9月上映,首映周末的票房達到了2000萬美元,一舉打破了此前由《大婆俱樂部》(TheFirstWivesClub)保持的9月份首映票房紀錄。
盡管法恩斯沃思為該片的拍攝提供了一些幫助,但他卻對影片的戲劇性結尾提出了批評。“小鎮上的人抗議學校聘用同性戀老師,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把孩子從學校裏接出來,在他們看來,老師是同性戀,他們的孩子也會變成同性戀,”他說,“這是一個愚蠢的結尾。人們是不會那樣做的。”
1998年,在就他的著名演說接受《紐約每日新聞》采訪時,漢克斯否認他是在揭法恩斯沃思的老底。“我沒有出賣我的老師。他之所以能進入公眾的視線,是因為他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見到他,但法恩斯沃思先生的確是世界上第一個人讓我覺得表演是富於樂趣的。那時我就知道他是同性戀。當我在頒獎典禮上提到他時,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覺得同性戀不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費城》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就是‘沒有什麼可怕的’。如果我不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同性戀老師,我就不會站到奧斯卡的領獎台上,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告訴孩子們不要有任何的歧視,不要在乎你受到的影響來自何方,哪怕他是一個同性戀者。”
作為漢克斯的朋友,斯皮爾伯格也在同一屆頒獎典禮上以《辛德勒名單》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他認為漢克斯的致辭“不可思議”,“他說出了《費城》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更深層的含義,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受歧視的現象,真正的評判者不是法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從默默無聞到奧斯卡影帝,漢克斯走過了漫長的裏程。然而,這並非終點。一個新的高度正在向他招手,而這一回他將用幸運的雙腿跑向這個更加美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