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還沉浸在《虎膽龍威》的眾聲喧嘩之中,為了顯示自己是大牌動作明星,他每天來拍攝現場時都要帶著兩名保鏢。漢克斯很看不慣這種耀武揚威的做派,所以想方設法要捉弄對方一下。在某場戲的拍攝間隙,漢克斯與威利斯並肩坐在監視器前看回放。威利斯一邊看一邊自賣自誇地說他當年在《月光偵探所》(Moonlighting)中的演出經曆如何提高了他的演技。起初漢克斯好像在聽,突然他身體前傾,臉幾乎貼到了監視器的屏幕上。
他仔細端詳威利斯出現在監視器裏的特寫鏡頭,那股認真的勁頭直讓威利斯心裏發毛。大約過了幾分鍾後,他才從嘴裏進出了一句話:“我剛剛在監視器裏看到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愚蠢的冷笑。”
說這番話時,威利斯的保鏢都在旁邊,但漢克斯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依然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
當然,漢克斯也有一個“保鏢”,她就是當時正懷上他們第一個孩子的麗塔。麗塔經常會來劇組探班,她與威利斯的妻子黛米·摩爾是好姐妹,通過這層關係,她消除了丈夫與威利斯之問結下的怨恨。
這部電影的拍攝本身也招致很大的爭議,紐約當地居民因為不滿沃爾夫的小說將這座城市置於道德敗壞的邊緣而頻頻發起抗議,布朗克斯的居民甚至聯合起來抵製該片在他們的地盤上拍攝。迫於壓力,德帕爾瑪放棄了用伯頓·本納特·羅伯茨這位真正的布朗克斯法官在片中出演法官的初衷。替代者沃爾特·馬修則在開拍一周後選擇退出,因為華納兄弟公司認為他要求的100百萬片酬高得離譜。隨後被棄用的還包括艾倫·阿爾金和猶太演員邁隆·科維茨基。最終,黑人演員摩根·弗裏曼成為這場換角風波的贏家,他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拍完了所有的戲,因為他要趕著去莎士比亞舞台劇《馴悍記》報到。
當影片拍完後,漢克斯預言該片會使很多人失望。“因為人們在心目中已經有了一部《虛榮的篝火》,”他說,“我們不過是向他們提供了一個靶子。”事實的確如此,這部電影無論在商業還是影評人眼中都是一個災難。
《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稱之為一部“無趣的電影”,“漢克斯先生首當其衝地成為代罪羔羊,他是一位出色的喜劇演員,但他絕非沃爾夫筆下的舍爾曼·麥考伊。”令他失望的還不止這些,他接著說:“在一個一筆帶過的情愛場麵中,格裏菲斯夫人完美展現了她經過手術刀雕鑿的軀體,而整部影片就像是她整形後的身體一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在首輪45天的放映後,這部造價500075‘的電影隻在美國本土收回1570萬的票房,而且在一次由報紙、雜誌和電視影評人發起的評選中被列入本年度最差的電影。
1991年2月13日,奧斯卡提名揭曉,《虛榮的篝火》徹底被排除在名單之外。
此後的很多年裏,漢克斯都拒絕在采訪時談起這部電影,直到被美國電影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後,他才向《時代周刊》抱怨說,他的舍爾曼·麥考伊是“垃圾”。
“我不知道布萊恩·德帕爾瑪拍這部電影的動機,但讓我演麥考伊一定是他的腦子出了問題。”他說,“實際上,他從一開始就犯錯,這是我與他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後一次,他教會了我如何慎重地選擇合作者。這麼多年來,德帕爾瑪一直在爭辯,否認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失誤。其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因為他在翻看原著第一頁起就帶入了太多個人的觀點。”
不過,該片在歐洲上映時則不像它在美國那般狼狽,這是因為原著本身在那裏就沒有太多的讀者,相反,德帕爾瑪風格化的電影手法倒是很受歡迎,諸如他在影片開始時的那個長達4分50秒的長鏡頭。
作為原著作者,湯姆·沃爾夫一直置身事外,沒有對電影以及片中角色的人選發表任何意見。“我是弗吉尼亞人,”他說,“作為一個南方人,我一向不對人或事說三道四。況且,這部電影已經讓我掙到了錢。”
不管怎麼說,《虛榮的篝火》使漢克斯開足馬力在影壇上大步前行的計劃遭遇挫折,於是他決定留給自己足夠長的充電時間。麗塔已經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漢克斯希望好好享受一番再做父親的感覺。除此以外,他認定好萊塢會有耐心等他回來。“他們不會馬上停止親你的屁股,”他說,“我必須在他們停止親你的屁股之前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