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漢克斯必須耐著性子以適應彭妮·馬歇爾在拍攝前無休止排練的習慣,但他發現這種方法實際上十分有效。排練增加了演員對戲的理解,賦予他更大的自信,在日後的表演中,這種方法令漢克斯受益匪淺。
與迄今為止漢克斯拍過的最賣座的電影《美人魚》一樣,《飛進未來》也被安排在暑期檔上映,天時地利人和使得該片一舉拿下1億1千4百萬美元的美國本土票房,成為當年首屈一指的賣座大片。所不同的是,《美人魚》多少還仰仗了達裏爾·漢娜的出色發揮,而《飛進未來》則完全是漢克斯一個人的功勞,首映式上他第一次嚐到了萬眾歡呼的成功滋味。
媒體對該片也表現得相當興奮。實際上,與《飛進未來》同類型的電影並不少見,諸如《像兒子像爸爸》(LikeFather,LikeSon)、《重回18歲》(18Again)和《小兒子大爸爸》(ViceVersa)等都反映平平。影評界發現《飛進未來》是一部既輕鬆可樂又甜蜜溫馨的電影,它繼承了弗蘭克·卡普拉的喜劇風格,以一個男孩的奇妙經曆諷刺了成人世界的世故。
《芝加哥太陽時報》的羅傑·艾伯特稱《飛進未來》“集幽默、思考和浪漫於一體,是罕見的一部能觸動人的內心的喜劇電影。漢克斯用其犀利的喜劇靈感塑造了一個身陷成人世界的12歲男孩,他的表演發人深省”。吉拉德·克拉克則在《時代周刊》上大聲喝彩道:“漢克斯令人信服地演繹了一個迷失在成人世界的男孩,他足以稱得上是好萊塢最成功的喜劇演員之一。”《紐約時報》的賈尼特·馬斯林也很讚同地說,“漢克斯先生絕對是影壇的一大驚喜。”
漢克斯再一次在其個人的生活體驗中找到了塑造角色的靈感。與他扮演的角色一樣,他自己便是因為過早地步入成人的世界而像孩子一樣不知所措。當然,他也從自己的兩個孩子身上找到了角色的影子。
“當我13歲時,”他對《花花公子》雜誌說,“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所以我比同齡人多了一些玩樂時光,至今還記得當時擺弄玩具士兵和飛機的情景。我很理解約什突然間從一個孩子跳進成人軀殼的感受,我把他想象成一頭剛出生的長頸鹿,伸長脖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奔跑。13歲男孩臉上的表情已經講出了他們所有的故事。如果他們試圖裝得成熟一些,就好像醉漢假裝哭泣。這個角色的關鍵就是他的天真。”
在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他進一步闡述了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故事有可信之處,我們必須認真地反思一下什麼是成熟。成熟其實就是放棄了天真無邪,轉而接受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和鉤心鬥角。作為成人,我們大家可能都會指出某年某月的某一個時刻我們結束了自己的青春期。隨著這個階段的結束,一切都成為了過去,你不會再想回過頭去像一個孩子一樣躺在汽車的後座上。對我來說,這就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你為你的成熟付出了代價,你付出的是最美好的東西,而且永遠找不回來。”
1988年,漢克斯主演了風格迥異的兩部電影。所幸的是,洛杉磯影評家協會不僅肯定了《多嘴俏冤家》對競爭激烈的演藝圈內幕的描寫,也肯定了漢克斯在片中的表演,他們推選在《多嘴俏冤家》和《飛進未來》兩片中有精彩表現的漢克斯為1989年度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飛進未來》還幫助漢克斯與《雨人》(RainMan)的達斯汀·霍夫曼、《密西西比在燃燒》(Mississippi:Buraaing)的吉恩·哈克曼、《為人師表》(StandandDeliver)的愛德華·詹姆斯·奧爾莫斯以及《征服者比利》(Pelleerobreren)的馬克斯·馮西多等一道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如果說《美人魚》把漢克斯造就成了一位好萊塢明星,那麼《飛進未來》則使他成為了一位好演員。
《飛進未來》和《多嘴俏冤家》的拍攝令漢克斯精疲力竭,健康狀況受到了很大影響,並染上嚴重的肺炎。出道至今,他第一次決定給自己放一段長假。
不過,他並沒有浪費這5個月的自由。1987年11月,在《飛進未來》關機的同時,漢克斯與蘇珊的離婚官司也宣告結束。在該片於次年夏天公映時,他不僅有了一部新的賣座片,也有了一位新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