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附錄(1 / 3)

附錄一 外國電影名片編年

1915年:《一個國家的誕生》(美國,格裏菲斯導演,他另有名片1916年《黨同伐異》等)

1920年:《卡裏加裏博士》(德國,羅伯特·維內)

1925年:《戰艦波將金號》(蘇聯,愛森斯坦);《淘金記》(美國,卓別林,他另有名片1936年《摩登時代》、1940年《大獨裁者》等)

1926年:《母親》(蘇聯,普多夫金)

1930年:《藍天使》(德國,約瑟夫·馮·斯登堡)

1935年:《三十九級台階》(英國,希區柯克,他另有好萊塢拍攝的名片:1940年《蝴蝶夢》、1945年《愛德華大夫》、1954年《後窗》、1959年《西北偏北》、1960年《精神病患者》、1963年《群鳥》等)。

1937年:《幻滅》(法國,讓·雷諾阿,另有1939年《遊戲規則》等)

1939年:《關山飛渡》(美國,約翰·福特);《亂世佳人》(美國,維克多·弗萊明)

1941年:《公民凱恩》(美國,奧遜·威爾斯)

1945年:《羅馬,不設防城市》(意大利,羅西裏尼)《天堂的兒女們》(法國,馬賽爾·卡爾內)

1948年:《偷自行車的人》(意大利,德·西卡)《王子複仇記》(英國,勞倫斯·奧立弗)

1950年:《羅生門》(日本,黑澤明,他另有名片:1954年《七武士》、1980年《影子武士》、1985年《亂》等)

1951年:《鄉村牧師的日記》(法國,羅貝爾·布萊鬆)

1952年:《雨中曲》(美國,金·凱利);《正午》(美國,弗萊德·齊納曼)《流浪者》(印度,拉茲·卡普爾)

1953年:《羅馬假日》(美,威廉·懷勒)《雨月物語》(日本,溝口健二);《東京物語》(日本,小津安二郎,他另有名片:1949年《晚春》、1962年《秋刀魚的味道》等)

1955年:《無因的反抗》(美國,尼古拉斯·雷伊)

1956年:《十誡》(美國,西席·地密爾)

1957年:《雁南飛》(蘇聯,米·卡拉托佐夫);《桂河大橋》(英國,大衛·裏恩,另有1962年《阿拉伯的勞倫斯》等)《野草莓》(瑞典,英格瑪·伯格曼,另有名片:1955年《第七封印》、1958年《假麵》、1960年《處女泉》、1972年《呼喊與細雨》、1982年《芬尼和亞曆山大》等);

1958年:《靜靜的頓河》(蘇聯,謝爾蓋·格拉西莫夫)

1959年:《四百下》(法國,特呂弗,他另有名片:1961年《朱爾和吉姆》、1975年《阿戴爾·雨果的故事》、1980年《最後一班地鐵》等);《精疲力盡》(法國,戈達爾,另有名片:1965年《狂人皮埃爾》、1983年《芳名卡門》等);《廣島之戀》(法國,阿侖·雷乃,他另有名片:1961年《去年在馬裏昂巴德》、1980《我的美國叔叔》等);

1960年:《青春殘酷物語》(日本,大島渚);《裸島》(日本,新藤兼人,另有1964年《鬼婆》等)

1962年:《伊萬的童年》(蘇聯,安·塔爾柯夫斯基,另有名片:1966年《安德烈·魯勃寥夫》、1974年《鏡子》、1983年《鄉愁》等);

1963年:《埃及豔後》(英國、美國,約瑟夫·L.曼凱維奇)《8?2》(意大利,費裏尼,另有1969年《愛情神話》、1971年《羅馬風情錄》等)

1964年:《紅色沙漠》(意大利,安東尼奧尼,另有名片:1960年《奇遇》、1966年《放大》、1995年《雲上的日子》等)

1965年:《音樂之聲》(美國,羅伯特·懷斯)

1966年:《穿越歐洲的特快列車》(法國,阿蘭·羅伯-格裏葉)

1967年:《邦尼和克萊德》(美國,阿瑟·潘);《畢業生》(美國,邁克·尼克爾斯)

1968年:《2001太空漫遊》(英國,庫布裏克,他另有名片:1971年《發條橙》、1987年《全金屬外殼》等)

1969年:《Z》(法國,加夫拉斯)

1970年:《巴頓將軍》(美國,小富蘭克林·夏夫納)《陸軍野戰醫院》(美國,羅伯特·奧特曼)

1971年:《葉塞尼亞》(墨西哥,阿爾福雷多·格萊溫納)

1972年:《這裏的黎明靜悄悄》(蘇聯,羅斯托茨基)《坎特伯雷的傳說》(意大利,皮耶·帕羅·帕索羅尼,他另有名片:1964年《馬太福音》、1970年《十日談》、1974年《一千零一夜》等)

1974年:《夜間守門人》(意大利,莉莉亞娜·卡瓦尼);《對話》(美國,科波拉,他另有經典片:1979年《現代啟示錄》、1972—1990年《教父三部曲》等)

1975年:《飛越瘋人院》(美國,米洛斯·福爾曼)

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美國,馬丁·斯科西斯,另有1988年《基督最後的誘惑》等)

1977年:《我父我主》(意大利,保羅·塔維亞尼)《星球大戰》(美國,喬治·盧卡斯,後拍攝“星球大戰”係列,開創電影科技新時代)

1978年:《獵鹿人》(美國,邁克爾·西米諾)

1979年:《克萊默夫婦》(美國,羅伯特·本頓);《鐵皮鼓》(德國,斯隆多夫);《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蘇聯,符·緬紹夫);《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德國,法斯賓德,另有1981年《莉莉·瑪蓮》等);《月亮》(意大利,貝爾托魯奇,他另有名片:1973年《巴黎最後的探戈》、1988年《末代皇帝》、1990年《情陷撒哈拉》等);

1980年:《遠山的呼喚》(日本,山田洋次);

1981年:《金色池塘》(美國,馬克·賴德爾);《法國中尉的女人》(英國,卡萊爾·賴茲)《靡非斯特》(匈牙利,伊斯特凡·薩博)

1982年:《兩個人的車站》(蘇聯,梁讚諾夫);《外星人》(美國,斯皮爾伯格,他另有名片:1981—1989年《奪寶奇兵》三部曲,1982年《外星人》、1985年《紫色》、1993年《辛德勒名單》、1993—2000年《侏羅紀公園》三部曲、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等);

1983年:《得克薩斯州的巴黎》(德國,文德斯);《楢山節考》(日本,今村昌平,另有1963年《日本昆蟲記》、1997年《鰻魚》、2001年《赤橋下的暖水》等)

1984年:《幼兒園》(蘇聯,葉夫蓋尼·葉夫圖申柯)《終結者》(美國,詹姆斯·卡梅隆,他另有1991年《終結者2》、1994年《真實的謊言》、1997年《泰坦尼克號》等);《風之穀》(日本,宮崎駿,後有1986《天空之城》、1991年《歲月的童話》、1997年《幽靈公主》、2001年《千與千尋》等)

1985年:《走出非洲》(美國,西德尼·波拉克);《合法婚姻》(蘇聯,阿爾別爾特·姆克爾特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英國,詹姆斯·艾弗裏,另有1991年《霍華德莊園》等)《開羅的紫玫瑰》(美國,伍迪·艾倫,他另有名片:1977年《安妮·霍爾》、1994年《百老彙上空的子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