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鑒真——六次東渡創立律宗的盲人高僧(4)(3 / 3)

可船隻已被沒收,海盜又十分猖獗,加之官府出於外交政策對日僧隨時照管,繼續東渡又談何容易呢?鑒真似乎早已有了主意,他接著又對日僧說:“從現在起,你們就不要在官府安排的地方住了,擺脫與官府的聯係,然後我再籌資購船,重新組織東渡人員。”

“大師慈悲無邊,不愧菩薩再世!”榮睿和普照跪倒在鑒真麵前,不住地叩拜。

第二次東渡計劃開始了。鑒真拿出全部積蓄,作為籌備舟、糧的費用,其中用八十貫錢購買了嶺南道(治所在今廣州)采訪使劉巨鱗的一艘軍船,並雇船員十八名。同時,他還采辦了必須的糧食、藥品、用具和文物、書籍等。考慮到在日本建築佛寺等方麵的需要,鑒真還招聘了八十五名工匠。手下弟子經過再次動員,祥彥、思托、道興、德清等十五人發誓與大師同行。

一切準備就緒。天寶二年臘月,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鑒真率眾弟子及各位工匠悄悄地登上停泊在運河上的軍船,然後乘著夜色揚帆東渡。

同船東渡的人除鑒真師徒外,還有畫師、繡師、玉雕師、刻鏤、鑄寫、修文等工匠共一百八十五人。船上裝載的物品有:落脂紅綠米一百石,甜豆三十石、牛蘇一百八十斤,麵五十石,幹胡餅二車,幹蒸餅一車,幹薄餅一萬,番撚頭一車半。除以上各種海糧外,還有漆合子一盤三十具,各類佛菩薩畫像、塑像以及金字《華嚴經》一部、金字《大品經》一部、金字《大集經》一部,金字《大涅槃經》一部,雜經章疏等一百部,還有障、幡、玉環、經函、銅瓶、花氈、大銅盤、中銅盤、小銅盤、大銅盂、竹葉盂、一尺銅疊、小銅疊等各數十件或上百件,袈裟、裙衫、坐具各一千件,另外還有麝香劑、沉香、甲香、甘鬆香、青木香、薰陸香共六百餘斤,畢缽、訶黎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餘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

軍船緩緩地開出大運河進入長江。鑒真稍微鬆了口氣。其他人員各自準備休息。

忽然,狂風大作,軍船猛烈搖晃。鑒真跌跌撞撞地跑到甲板上,隻見月光下麵,江麵寬闊,白浪滔滔,江水伴著陣陣濤聲向軍船不停地撞擊。

船員們竭盡全力與風浪作鬥爭。可是船卻被猛浪撞破,江水漏了進來,形勢越來越危險。鑒真鎮定自若,傳令大家立即全部下船,站在江灘上,等天亮後搶修海船。

大家扶著鑒真,找到江灘上一塊不大的蘆葦,讓大師坐下。誰知過了不久,潮水不斷上漲,江灘逐漸被淹沒下去,水位越來越高,大家隻好泡在齊腰深的水裏。

隆冬臘月,寒風凜冽,銀光下麵,江水滔滔。大家不但忍受著刺骨之寒,更麵臨著隨時被江水吞沒的危險。

鑒真雙手合十,口念觀音,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和死神作鬥爭。

東方天際透出一絲微弱的晨光,漫漫寒夜總算熬了過來。江水逐漸回落,船員修好船,然後拖著疲憊麻木的身軀,再次爬上甲板。

早霞的光輝照得江麵一片金黃,一隻孤帆伴隨著東去的晨風,向長江口飄去。

那時,從長江口到日本的航道通常有三條:一是北上山東半島,渡黃海,沿朝鮮半島西海岸南下,到達九州;二是南行至浙江舟山群島,然後一直東航;三是經大盤山直指日本。三條航道,北路最安全,但航程較遠,當時來往船隻多取第二條航線。鑒真等人由於渡海心切,準備選擇路程最短但風浪較大的第三條航線。

鑒真一行乘坐的軍船很快便開出長江口,一望無際的大海呈現在眼前。眾人忘記了昨夜的遭遇,情緒又都高漲起來。

誰知船行到大板山附近,忽然又刮起了大風,海浪翻騰,船無法行進,又難以靠岸,不得不返航至大嶼山暫住。

那時,行船主要靠風力,所以一旦遇到逆風,就不能前進。鑒真他們在大嶼山等了一個月,才盼到順風,於是又揚帆東渡。一路上,風向不變,船行迅速。鑒真的臉上又露出了笑顏。普照、榮睿二人更是激情難耐,他們站在船頭,遙望祖國所在的東方,想著大唐高僧即將踏上那片土地,內心充滿喜悅。

“轟!”一聲巨響,船身猛烈震動,鑒真等人均倒在甲板上。

“不好了!船觸礁了!”船員大聲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