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安
一 見佛動心始作沙彌
武則天垂拱四年(688),鑒真出生於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市)的一位商人家中。
唐朝自創立後,吸取隋亡的教訓,采取了一係列有利生產發展的措施,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武則天上台後,雖然發生了改朝換代的政治動蕩,但國家的大政方針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武周皇朝繼續著盛唐的雄風,國家經濟依然在持續地發展。特別是江淮一帶,更是富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就是說除了長安、洛陽這東、西兩京之外,最繁榮的便是揚州和益州了。唐詩中有雲:“商胡離別下揚州”,可見當時揚州的對外貿易非常發達。那時,揚州與全國的商業交往十分密切,與阿拉伯、印度、日本當地的商業往來也十分頻繁,許多胡商經常居住揚州經營生計,逐漸成了巨商大賈。經濟的發展伴隨著文化的昌盛。揚州的學子輩出,文人雲集,又為這座富庶的古城增添了很深的文化氛圍。
此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佛教。
鑒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自然會受到多方麵的熏陶。
鑒真之父俗姓淳於,精明強幹,經商有道,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美滿。鑒真在幼兒時代,印象最深的不是父母的慈愛、美麗的古城,而是父母每日必作的誦經拜佛。
那悠揚清亮的誦經聲和肅穆虔誠的拜佛動作,對幼年的鑒真來說,既那麼熟悉,又那麼神秘。盡管鑒真的父母虔誠信佛,但他們並沒有打算讓兒子走出家修行的路子。
所以,大約從七八歲開始,鑒真便被送到附近的私塾學習。從識文認字到諸子百家,鑒真的學業也隨著他的年齡而慢慢地增長著。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公元701年春的一天,鑒真隨父親一起前去附近的大雲寺朝拜。
大雲寺是在公元691年,即鑒真三歲時興建的。那時,武則天改唐為周,並借《大雲經》理論,聲稱是彌勒下生,要作大唐之主,於是一方麵下詔頒《大雲經》
於天下,另一方麵下詔在兩京和諸州各設大雲寺一所,如此一來,佛教大興,成為當時占絕對統治地位的學說。
揚州的大雲寺便是在這種形勢下建立起來的。
快到大雲寺時,便可見到許多香客紛紛向寺中湧去。
鑒真覺得好奇,便問父親道:“爹爹,怎麼有這麼多人都去大雲寺?”父親對他說:“你原來從未來過大雲寺,當然沒見過香客雲集的景象。要知道今天是佛像開光的特別日子,寺裏有盛大的法會,智滿法師還要登壇受戒,法事之盛將非以往可比。”
聽到父親提起智滿法師,鑒真覺著耳熟,便又問道:
“智滿法師可是那位為您受戒的師父?”
“正是,正是!為父早已皈依於智滿法師,後來又從他受菩薩戒,我在家念的經、拜的佛都是從他那裏請回的。”
正說著,父子倆已隨著人群走進寺院。這是一座新建的寺院,雖然沒有參天的古木,但花草處處,殿堂座座,倒也十分清淨莊嚴。特別是新修的幾座殿堂,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殿堂內香煙繚繞,梵樂陣陣,一片肅穆。從四麵八方趕來的信眾此刻正在忙著供佛、拜佛。
鑒真同父親將各個殿中的佛菩薩挨個拜了一遍,然後隨眾人來到新修的大佛殿前。這裏是法會的中心會場,將要開光的佛像就在這座佛殿裏。鑒真為周圍那些虔誠的信眾所感染,也為那些慈祥莊嚴的佛菩薩所震懾,內心產生了一種肅穆而清淨的感覺,此刻,當麵對這座高大雄偉的寶殿時,他不由自主地合掌禮拜起來。
“兒啊,先不要著急,待會兒佛像開了光,我們再進大殿禮佛不遲。”父親見鑒真一副認真的樣子,心裏十分高興。
“父親,聽說這新修的大殿中共有三尊佛,那誰是師父,誰是徒弟呢?”
“上次我聽智滿師父說,這新塑的三尊佛像是一組三世佛,一世一佛,共三尊佛。他們分別是三個世界的教主,所以並無師徒之分,都已證得至高無上的覺位,圓滿自在,平等無別。”
鑒真一聽,頗感疑惑地說:“怎麼還會有三個世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還不是唯一的世界嗎?”
父親說:“這些問題太複雜了,我們還是先到西院觀音殿禮拜觀音菩薩吧。觀音菩薩本來早已成佛,後來為救度眾生而倒駕慈航,甘願降為菩薩身份。而且這位法力無邊的菩薩既在西方世界隨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又常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尋生救苦,他既打破了師徒高下的區別,又打破了世界苦樂的界線,所以曆來深受人們的敬仰。”
說著父子倆已到了觀音殿。拜完觀音,鑒真又問父親道:“為什麼既要念佛的名字,又要念觀音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