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準其奏,在洛陽福先寺設壇辯論。這次全國最高規格的盛大法事上,進士出身、比一行年長十五歲、早出家十七年的道氤,被眾僧推舉登座,於《瑜伽》、《唯識》、《因明》、《百法》等論樹立大義六科,幾天的辯論中,力挫群雄,無人匹敵。一行認為:若以此人為佛門領袖,“淨土”也許能留下一股正氣,而利於佛燈的傳承。他極力讚揚:“大法梁棟,伊人應焉,餘心有憑,死亦足矣。”
道氤因此成為青龍寺住持。
開元十五年(727),玄宗從洛陽駕返長安,一行、道氤皆扈駕西行。道氤有點兒小病,皇帝派太監賜藥和藥方,下詔安慰:“法師將息,朕此藥並方甚好,服後必有效,病好速來西京。”一方麵是如此關顧,另一手卻是對佛教的再次打擊,如下敕天下村坊佛堂小者並拆除之,功德移入近寺,堂大者皆令封閉。公私望風,凡大屋大像亦被殘毀。無奈中的一行神疲力憊,惟一的安慰便是《大衍曆》已基本修成。
回鑾後皇帝在大明宮秘密詢問社稷吉凶及國運前程,聰明的一行知道此時忠言逆耳,難入帝心,便以其他話岔開。但皇帝堅持要問,他很謹慎而又寓意極深地說:“陛下將有萬裏之行,社稷畢得終吉。”耽於嬉樂的皇帝大喜,已顧不得去琢磨微言深意了。一行見狀又留給皇帝一個金盒子,形如彈丸,撼之有聲而密封。他讓皇帝有危急情況時再打開它。
據說安史之亂中,玄宗逃亡四川,到成都突然想起了這個盒子,啟開後發現內裝一截中藥“蜀當歸”。玄宗說:“此地產此藥,大師知朕危難至蜀當歸也。”又看見“萬裏橋”說:“一行之言確實很神啊。”命太監焚香禱告,申致謝意。所謂“終吉”即唐亡於昭宗,昭宗初封吉王。“畢得”即至太子德王,唐為梁亡。以上是宋代名僧讚寧的牽強附會之說。
曆史的真實是:文德元年(888)唐僖宗死,群臣欲立吉王李保為帝,但宦官首領楊複恭強立壽王李傑為帝,並兩次為帝改名,初改敏,又改曄,是為昭宗。唐亡於昭宗之手,昭宗死後,除一子當了傀儡皇帝外,其餘自德王李裕以下九人被絞殺於九曲池,連墳墓也沒有。
真是“斃德”。
公元727年9月,一行在長安華嚴寺病危,本想扶病入宮訣別,又稍有緩解而作罷。是夜玄宗夢見華嚴寺禪房窗戶開著,一行病臥繩床。拂曉讓太監去打聽,果如夢中所見。於是下詔:京城的高僧們作大道場為一行祈福。皇帝的關懷緩解了他的病情,10月8日隨駕到臨潼新豐鎮,忽然香湯沐浴,盤腿成“蓮花座”而逝。終年尚不足五十歲。死時無言,神情愉快,畢竟他的大業已基本完成。
一行之死另有種說法:玄宗駕返長安時,一行辭別皇帝到嵩山禮謁師父普寂。自開元九年(721)起,慧能弟子神會在洛陽興風作浪,大力宣揚南宗禪法,遂致普寂之門盈而後虛,師父心情極壞。一行去時,隻有河南尹裴寬陪著普寂。普寂對裴寬說:“我有事少陪了,請您先坐著。”裴寬揮走隨從,在偏室窺視:僧人們打掃正堂之後,普寂焚香默坐,似乎等待什麼。少頃有人叩門說:“天師一行和尚到。”就見一行倉促麗人,五體投地,以頭頂禮普寂雙腳,然後附耳而言,神情愈加恭敬。普寂不停點頭說:“都行,都行。”一行再次禮拜,又說了些什麼。如是者三次,普寂隻說:“是,無不可者。”
然後一行走入南邊房子,緊閉門窗。過了一會兒,普寂平靜地吩咐侍者:“快去擊鍾吧!一行大師已滅度了。”
僧徒們忙去看視,果然已瞑目坐化,鼻息全無。立時哭聲震天,山穀四應。
一行死後停靈於太平公主為其母祈福而建的罔極寺(寺址在現西安東關)二十一天,指甲不變色,胡須頭發仍在生長,眾人驚異。玄宗很悲痛地說:“禪師舍朕,深用哀慕。”諡號“大慧神師”,由宮內庫出錢五十萬貫在銅人塬(灞橋東北)造塔,皇帝親製碑文,書之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