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學習十分認真。他在向師父學習梵語和密宗經典的同時,也向師父學習“工巧”,這為他以後和梁令瓚合作,共造天文儀器,打下了良好基礎。師父的手巧極了,自製模型,鑄造金銅靈塔,備極莊嚴。所畫曼陀羅尤其精妙,妙手天成。這大概是虔誠誦“真言”的緣故吧,諸法皆成就嘛。
兩三年裏,一行從善無畏學習了密宗胎藏界全部理論、修法和儀軌,成為胎藏界阿卷土重闍黎,即地位很高的師父。在以後的幾年裏,除幫助師父譯《大日經》,並為之作《疏》外,又積極建議皇帝讓善無畏譯《蘇婆呼童子經》三卷及《蘇悉地羯羅經》三卷,為弘揚密宗建立了最基本的理論基礎。
開元七年(719),南天竺阿閣黎金剛智聞說中國佛法興盛,從海道來到廣州,奉敕入長安,次年又隨駕入洛陽。他每到一處,必建大曼陀羅灌頂道場,廣收門徒,傳授與善無畏相異的金剛界密法。據說,金剛智在南天竺觀音寺斷食七日求法,使枯萎的尼拘陀樹重新枝葉繁茂,感動了觀音菩薩,便現身對他說:“……可往中國禮謁文殊師利菩薩,彼國與汝有緣。”這樣一來,他來到中國後,便受到很高的禮遇。一行已對密教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他又拜金剛智為師,學習金剛界密法。
這年從正月到五月一直未下雨,道士們祈雨無效,玄宗皇帝下詔令金剛智結壇祈雨,並詔一行:“請大師到結壇地點謹密候之,若金剛智有何需求,隻要能祈下雨,可盡量供給。”因為此前幾次以密法祈雨都是十分靈驗的。
漢地佛教在實踐上不主張修神通,一行也不崇尚神通,但他一向謹慎、老成,還想看看金剛智這一套金剛界密法到底有何特色,所以奉旨後便立即來到廣福寺。
密宗金剛界講究“智差別”,與胎藏界的曼陀羅不同之處是:供奉佛菩薩共一千四百六十一尊,而對方的曼陀羅供奉佛菩薩僅四百一十六尊。金剛智領著弟子們正忙著築壇,繪曼陀羅,壇高四肘。
一行掃了一眼,發現金剛智沒有按照正常曼陀羅畫法,即中央繪上大日如來,周圍繪上東方阿閦、南方寶生、西方無量壽、北方不空成就佛,外圍再繪上其餘的一千多尊菩薩,而是直接繪了七俱胝菩薩像。以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勉強給自己留了一點兒退路。
金剛智和徒兒們看見一行,不待開口問便說:“這是用不空鉤,依菩薩法……”然後便招呼:“請大師坐,請上坐,給大師泡茶,泡好茶。”
一行說:“奉旨聽候金剛智大師差遣,大旱五月,大師若能祈下雨來,真是無量功德。貧僧能參與盛事,真乃三生有幸。從今日起,就在此恭侍您了。”“哪裏,哪裏,您是欽差,皇上這樣看重這次法事,老衲說不得盡力效命就是。”
“那麼敢問大師,何時能祈下雨來呢?”
“明日六月初八,法事正式開始,七日為限,至遲到第七日給菩薩‘開光’時,雨一定下來。”金剛智掐著指頭說。
從此一行就住在廣福寺裏,謹守曼陀羅戒壇寸步不離。這七天裏金剛智領著徒弟們,對著沒畫眼珠子的七俱胝菩薩,不停地念《請雨咒經》,《龍咒水浴經》,《五龍咒毒經》。到了第六日晚上仍是萬裏晴空。金剛智命徒弟們以牛糞塗地,設飲食花果,燒安息香,每人用白線一條念《陀羅尼咒》,念一遍打一個結,共打了四十九個結,說是這樣所有的障礙鬼神都被縛住,明日就可以順利降雨了。徒弟們已累得東倒西歪,金剛智還在強打精神。一行心中老大不忍,暗中打定主意:如果祈雨不成,盡量幫助金剛智過關。
第二天仍是湛藍無雲,塗在地上的牛糞臭哄哄地薰人,招來不少蒼蠅、蚊子、壕蟲。午後好容易起了一陣西北風,飛瓦拔樹,裹沙卷塵。金剛智綻露笑容,趕緊讓給菩薩“開光”——畫眼珠子。眼睛畫好了,風也停了,雨還是沒下。金剛智呆立如木偶,一臉無奈。
一行寬慰道:“大師歇息,天意從來高妙難違。貧僧昨夜觀星象,太白金星犯東井鉞星,今日未雨,恐與此有關,且看太史局占卜結果吧。”
金剛智點點頭,心情輕鬆許多。
太史局官員向皇帝稟報:“昨夜太白犯東井鉞星,占曰:斧鉞用。”
李隆基迷惘了:近來沒有戰事啊。海內升平,百姓行路萬裏不用帶兵器的。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占卜結果?
一行趁機說:“不應在人,必應在天,也許因‘斧鉞’之動,驚走‘雨師’也未可知。”
“大師以為如何呢?”皇帝問金剛智。
“老衲十歲出家,三十一歲從龍智大師皈依密教,多次祈雨成功,可這次祈雨卻告不驗,隻能說:天意難違,緣法未到。”金剛智婉轉而又語氣堅定地說。一行的話使他懸著的心完全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