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遊的吸引力,當然包括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樂。品嚐一下在國內無法吃到的東西,是出境旅遊的重要內容。很難說一個出國8天,飽覽了世界風光,但天天靠國外的中餐館的食物果腹的人,會對國外的文化留有完整且深刻的印象。
中國人一向認為,中國人研究吃的學問很深,但到了國外,就會發現其實研究吃原本就是一門全世界的學問,哪國人都不怵拿出當地美食來參加世界食品的擂台賽。以往總聽說中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但走到世界各地區看一看、品一品就會知道,世界上的美食遍地都是,許多國家的好東西的色、香、味一點兒也不比中國的差。因此,我們出境旅遊出發前,在確定到了境外吃什麼的問題上,千萬不要太保守,否則吃虧、後悔的就不僅是肚子了。
隨旅遊團在歐洲遊覽的中國遊客,常常還會因早餐問題與旅行社發生衝突,原因在與旅行社沒能事先解釋,也在與遊客對歐洲早餐全無概念。我們來看一份歐式早餐的餐單:
歐式早餐--每個人2塊麵包和飲料(咖啡、茶、牛奶任選一種)
美式早餐--以蛋和培根為主食,再搭配以麵包和飲料
從中不難看出,歐式早餐比美式早餐原本就要簡單許多。遊客對國外餐食的了解,就需要象要搞清歐式早餐和美式早餐的區別一樣,認真去了解,才可能真正得到口腹之樂。
進得餐館
中國團隊旅遊的遊客在國外用餐,與外國遊客在中國用餐一樣,除了早餐在酒店吃以外,午晚餐多會安排在普通餐館來吃。自助遊客更加隨意,你可以選擇市麵上的不同餐館,來將美食體驗多方位開展。
從價格來說,國外的餐館多數價格會十分公道,並不會像北京街頭的餐館一樣不管什麼檔次價格上都走高端路線。如果你在北京的一家餐館,每人100元人民幣的標準是吃不到什麼太好的東西的,但在南非的開普敦的餐館,相當於100元人民幣的蘭特,就可以好好享用一番。普通的一份牛排飯,也不過是合七八十元人民幣。而且餐館的服務、衛生及就餐環境,則一定會更好。
國外餐館的菜量通常會很大,可以與當地人多數人高馬大有關。中國人進到外國餐館裏點菜,千萬不要點很多,吃不了浪費掉是最讓人瞧不起的了。
點菜時最大的難點是是否能看懂菜單,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胡點一氣。看看鄰桌在吃些什麼,照樣要一份最為簡單。西方國家餐館的餐單,多是分餐前酒、開胃冷食、熱食、餐後甜點等依次分別排列,從每一類別當中選取自己喜歡的一種來點就可以了。曾有中國遊客拿起餐單,從前麵順序隨便要了幾樣,結果上來後才知道,全都是開胃冷食。
日本的餐館點菜較為簡單,因為各家餐館的門口都會有所經營的飯菜的十分逼真的模製品,遊客不認識人文也不當緊,照樣來點就能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遵守外國餐館的規矩
除了在日本、韓國這些與中華文化有親緣關係的國家的當地風味的餐館用餐,其用餐習慣多於中國國內餐館相近外,我們即使不用太多學習就能適應之外,在西方國家的餐館用餐,都會有一整套的規矩需要遵守,
等待服務生引座
中國遊客到國外,進入餐館,往往是按照國內的習慣看見空座就坐,但卻恰恰與國外餐館的規則完全不符。國外的餐館當中,除了快餐店,多數是不能自己找位子來坐的。要站在門口,自有引座服務生會問清我們有幾位用餐,然後再帶領我們去找合適的座位坐下來。
除非是快餐店,絕大多數的餐館都需要事先預定,否則臨時到一家餐館,可能要在門口等待較長的時間。
不要用餐巾擦拭餐具或用茶水燙洗餐具
中國遊客在國外餐館中經常出的問題,就是把在中國餐館用餐的習慣原封不動搬到了國外。在國內餐館用餐的一些習慣做法,卻會讓國外的餐館的服務生會產生誤讀。許多遊客用餐前,習慣用餐巾擦一遍麵前的餐具,但國外餐館的服務生卻會以為是客人嫌餐具不幹淨因而會馬上收走再換一套。
廣東、福建一帶的遊客在國外餐館用餐時,還喜歡用熱茶燙洗餐具,這也是國外餐館服務生無法理解的地方。茶是用來喝的,為什麼要用來燙餐具?
不能影響到其他客人
中國國內的餐館中總是人聲鼎沸,中國遊客往往已經習以為常,因而到了國外的餐館也依然會呼朋喚友、大聲喧嘩,這是應當特別注意的,常常會有中國遊客在因在餐館高談闊論引起鄰座客人的白眼,最後是服務員出麵進行規勸。餐館中不能大聲喧嘩是就餐文明的一項,任何人都無權影響到其他客人的用餐。除非你是在客觀環境原本就很吵鬧的酒吧用餐才沒所謂。
切忌不能隨便吸煙
多數的餐廳都會分為吸煙區和不吸煙區。餐館服務生引座前通常會問一句你是否吸煙。即使是坐在吸煙區,想要吸煙時,也一定要問同桌的人“是否可以吸煙?”如果其中有一位建議“最好別吸”,那就一定要打消吸煙的念頭。目前歐洲的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在所有公眾場合禁煙的法令,餐館也不例外。吸煙遊客對這些禁煙的規定最好能事先了解,免得因觸犯了當地法律而遭受製裁。
不必過分客套
與外國人一起吃飯,客氣當然需要,但切記不要過分客套。吃好了就是吃好了,沒吃好就是沒吃好。中國人在餐桌上往往會出於禮貌而說出言不由衷的話,這其實是不需要的。一位中國人在與一位德國人一起就餐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德國人問:“你吃好了嗎?”中國人回答“吃好了”。於是,德國人二話不說就把中國人盤子裏麵的沒來得及吃的大塊牛排插起來,放進自己的盤子中吃掉了。就因為不適當的客套,害的這位中國人餓了半天肚皮。
不能剩菜剩飯
點菜點飯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餐館的菜量與飯量,寧可少點一點,也不能夠把大量的飯菜剩在盤子裏。餐館裏麵吃飯最得體的做法,就是將自己盤子裏的飯菜吃得幹幹淨淨。用自助餐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一次不要拿太多,以免造成浪費。剩飯剩菜在國外會被認為是十分沒有教養的事情,而中國遊客受到國外批評的很大原因,就是出自對飯菜的浪費上麵。
保持文明就餐體態
一些中國人的不良就餐習慣,如吃東西吧唧嘴,喝湯出很大聲音,以及在餐桌地下脫鞋、用餐當中翹起了二郎腿等等,應該避免在國外餐館就餐時出現。
注意用餐的裝束
許多外國人對進入餐館用餐始終是有一種儀式感,故在國外餐館就餐中,你很難發現有穿著不整的人坐在裏麵,正餐的時候尤其如此。在許多餐館還會有這樣的規定,如用餐客人服裝不得體,餐館有權將其拒之門外。
如果是用正餐,汗背心的裝束通常是不被人們認可的,當然這主要是指男士的服裝。餐館對女士的著裝要求就明顯要鬆許多。遊客白天如果遊覽出了很多汗,最好能洗完澡換件衣服之後再進餐館。否則,也許會遭到餐館的入門拒絕。
名吃一定要吃
美食人生,是講一個人完美一生不能離開對美食的享用。世界上的許多美食,隻有在其原產地才能品嚐到正宗的,在不同的國家旅遊,對其最有名的餐食一定要嚐一嚐。否則離開那裏以後肯定會後悔。
許多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本身就是美食聚齊的地方。比如說日本的北海道,那裏豐富的旅遊資源當中,也必然包括當地的美食。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牧場和農場,也是重要的漁業基地。今天的北海道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大自然的縮寫,遼闊的大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肥美的牧草、幹淨的空氣和水源,盛產各種水產、稻米、牛奶、牛、羊肉,還有北海道為名的啤酒、方便麵、奶酪、黃油,吃北海道的食品,意味著安全、無汙染和健康。
那裏的王蟹、開花蟹、鯡魚、鮭魚、鱒魚既好吃又便宜。尤其是北海道的鯡魚,稍微一醃然後放在炭火上去烤,其鮮美不亞於任何世界名菜。北海道還有一道名菜叫“成吉思汗”,是把羊肉切成厚片與新鮮蔬菜一起烤著吃,也是到當地旅遊的人們樂意一嚐的美食。
美食也不僅包括那些大菜,有些地方的小吃,也一樣會十分誘人。比如希臘的一種風味小吃--烤羊肉卷(Soulaki),它由麵餅卷著羊肉、西紅柿、洋蔥構成,就是一種即經濟又實惠的當地風味食品。
可以說,世界各地美食無處不在,出國以前的準備工作,就應該包括對這些資訊的了解。抵達一地後,向當地人打探,也能避免這類獨特的美食漏網。
到馬賽吃魚湯
法國巴黎的美食很多,馬賽的美食也不少。馬賽當地最有名的菜,首推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這種魚湯是用番茄、土豆和海產魚貝熬製很久的濃湯,配上塗上蒜泥蛋黃醬的小麵包片來吃的。這個菜原本是當地的漁民的妻子為了給下海的丈夫暖和身子而發明,是以在漁市中賣剩的碎魚為主料熬成的平民湯菜,但時過境遷,這個平民魚湯如今已成為各個階層都熱衷品嚐的美味。當地餐館標價為每份12-14歐元,價格顯得略有些高,但份量很足,值得一嚐。
在墨西哥要嚐嚐墨西哥的玉米宴
墨西哥是世界上玉米的原產地,中國的玉米也是從墨西哥傳進來的。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墨西哥人的最愛。普通墨西哥人都會以玉米為主食,被成為墨西哥國宴的玉米宴,是集合不同做法的玉米一體的墨西哥玉米大宴。其中,“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麵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製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要以蝗蟲做餡。“達瑪雷斯”是玉米葉包裹的玉米粽子,裏麵有餡拌雞、豬肉和幹果、青菜,肉香伴香嫩葉芬芳,吃後齒頰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魚、肉熬成的鮮湯。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幹、冰淇淩、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眼界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