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理影響:骨質疏鬆症對患者心理和社交能力會產生不良影響。患者背負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鬱,缺乏生活熱情。
4.哪些人易患骨質疏鬆症
我今年剛過不惑之年,單位組織到醫院體檢,發現我們單位好多人都患有骨質疏鬆症。我以為這種病隻是老年人才會得,像我們中年人似乎不應該得這種病。請問專家:究竟哪些人容易得這種病呢?
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與性別、年齡、種族、地區、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2倍多;65歲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在25%以上,男性50歲以上患病率也超過83%;白種人發病率與黃種人相似,黑種人發病率較低。另外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等也為骨質疏鬆症的不利因素。營養不良如鈣、磷和維生素D缺乏也是不利因素。
據統計資料,符合下列因素的人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女性,特別是絕經後女性或卵巢切除者;體型較小或纖瘦;年齡較大;不常曬太陽的室內工作人員;精神壓力大,情緒低落者;嗜好吸煙、酗酒、大量喝咖啡、飲茶的人;運動量少的腦力勞動者;性激素水平低下者;營養不良的人,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某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病、肝病等;長期臥床的人;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抗癲癇藥物者;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者。
5.骨質疏鬆症有家族遺傳性嗎
我的父母都患有骨質疏鬆症,長期用藥治療。可是前段時間我去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說我也患有輕度的骨質疏鬆症。我就很不明白了,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才有的,為什麼我也會患上這種疾病呢?是不是骨質疏鬆症會遺傳呢?
骨質疏鬆症與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是否與遺傳因素有關,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遺傳盡管不能表現出對個體骨量丟失速度的影響,但能決定一個人骨骼生長的大小、重量及骨量峰值。骨量峰值是指人的一生中骨礦物質含量最高的時期。一個骨量峰值較高的人與一個骨量峰值較低的人相比,正常情況下兩者的骨量丟失速度雖然相同,但到老年時前者保留的骨量仍然較多,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時間就較晚,甚至不發生。黑人骨骼較重,其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比白種人和黃種人要小得多。
骨質疏鬆症表現在孿生子之間的現象特別能說明遺傳的影響,試驗觀察證明,青年雙合子孿生兄弟骨礦物質含量的差異是單合子孿生兄弟骨礦物質含量差異的4倍,而中年雙合子孿生兄弟骨礦物質含量的差異是單合子孿生兄弟的19倍。在家族中也有這種相似的現象,家庭裏有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疏鬆症骨折的人,其家族或兄弟姐妹或子孫後代患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比沒有家族史的人要大得多。因而,在診斷骨質疏鬆症時應該詢問家族遺傳史。
6.老年人為什麼易患骨質疏鬆症
和單位的同事聊天得知,我們的父母都患有或輕或重的骨質疏鬆症,他們除了長期應用藥物防治外,還應該經常曬太陽、跑步、合理膳食等。後來從醫院工作的一個朋友那裏了解到,骨質疏鬆症老年患者較多。為什麼老年人容易得這種病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人在35歲時達到自己的骨量最高峰,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人的骨骼最結實硬朗。但從這時起,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內的多個器官功能呈逐漸減退的趨勢,身體內的激素水平和代謝發生了變化。老年人主要表現為性腺功能減退,分泌的雄激素、雌激素減少或消失,使骨質形成減少,骨吸收加快。同時,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退,食量減少,吸收功能差,形成骨基質的一些物質,如蛋白質、鈣、磷等供應不足,使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減少,直接影響了骨的形成。
老年人的運動功能也隨年齡的增加而減退,活動量減少,骨骼缺乏必要的機械刺激的應力作用,使骨骼的生成受到抑製,骨吸收增加。戶外活動不足,日照量不夠,使維生素D生成減少,也直接影響了骨的生成。此外,老年人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加重了機體的負擔,代謝功能受到影響。
以上一種或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使老年人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7.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我從醫學雜誌上了解到,骨質疏鬆症患者中年女性偏多,甚至是男性患者的3倍。而且在絕經後女性發病率更高。請問專
家: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呢?
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的差別,在於性器官及相應內分泌係統的不同,從而使男女在體格、生理、心理等各方麵產生差異。在體格上,女性相對男性而言,要矮小一些,骨骼中的骨鬆質較多,柔性較大,體積較小,從整體上來說,全骨的骨含量也較男性低20%左右。
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骨量丟失,一般開始於40歲以後,並一直持續至個體死亡前,它並沒有性別差異。但在女性更年期時以及絕經後,女性的卵巢功能開始減退,雌激素分泌減少或消失,機體內分泌係統發生紊亂,一方麵使體內的蛋白質的合成減少;另一方麵使骨骼中成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形成減少,同時還可使骨骼對甲狀旁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加速骨量的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