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殫精竭慮 功高震主 張居正(3)(1 / 3)

當時神宗還是不滿十歲的孩子,張居正對於神宗就像一位尊嚴的小學教師,利用一切的機會,要讓自己的學生達到理想的境界。神宗對於居正也是十分的親近和尊崇。居正還親自為年幼的皇帝編寫《曆代帝鑒圖說》,分上下兩冊,編寫了自堯舜以來,有為的君主的八十一件事,引以為戒的事情三十六件。每件事情各繪一圖,圖後寫本事。對於不滿十歲的皇帝,見到這種繪圖立說的故事書,自然十分高興,而且,張居正所編寫的內容真是富有教育意義。當神宗在文華殿看到張居正捧著這兩冊故事書,立刻童心大發,叫左右把圖說揭開,讓張居正在旁邊給自己指點講解。

有一次,提到了書中一則漢文帝勞軍細柳營的故事。居正說:“皇上應當留意我大明的武備邊防。自太祖以武功平定天下,如今承平日久,而武備日弛,應早做防備。”神宗聽到,一連稱是。居正便把自己整飭武備,抵禦外侮的主張,和盤托出。

一次,萬曆皇帝在習字的時候用進講官寫好的大寶箴作為影格。居正正好看見,他說:“皇上,這一篇文章是先祖的手筆,關乎君德治道。希望皇上不僅僅摹寫,還要背誦它,甚至能夠講解。”過了幾天,神宗在文華殿召張居正到禦座前,站起來,高高地舉起大寶箴交給居正。居正遂把大寶箴注解給萬曆看。隨後,神宗把文章中所引的故事全部明了。講到文章的最後“縱心乎湛然之域”,神宗說:“這是提醒人做事應當虛心。”居正拱手稱賀:“皇上所言極是。虛心二字可以解釋這句話的含義。人心不虛乃是因為私意的混雜。水是最清白的,混了泥沙之後,水便不清;鏡是最明了,蒙上灰塵後,鏡便不明了。皇上隻要涵養此心,除去私欲,如明鏡止水一般,好惡刑賞自然無不公平,萬事都辦好了。”

神宗漸漸長大了,他的心理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不隻是一個一味恭順的“小學生”了,對於居正,也不隻像小時候那樣充滿了崇敬。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個性倔強的人了,像他這種個性的孩子有時會感到很煩悶,尤其是受到父母和師長的壓迫之後,表麵上雖不動聲色,委曲遷就,可是骨子裏卻流淌著倨傲、任性和伺機鬥逞的血液!萬曆十年之後,神宗痛恨居正大概有這段時期留下的隱患。但他仍然對居正保持尊敬,連慈聖太後都對張居正很尊敬。神宗的“大伴”馮保更是常常耳提麵命跟神宗說:“先生是先帝托孤的忠臣,先生說的話皇上您可要仔細聽啊!”於是張居正在神宗麵前更蒙上了一層特有的莊嚴了。

一天,神宗在給居正朗讀詔書的時候,粗心地把“色勃如也”讀成“色背如也”,在旁邊站著的張居正立刻厲聲說到“應當讀作‘勃’字。”這一下神宗有些受不了了,臉上肌肉突突動了幾下,但張居正沒有感覺到這些,他仍然把他看作是一個聽話的馴服的學生。

春華秋實,轉眼之間,已經過去幾個年頭了。萬曆皇帝已成青年,他的大部分的時間消磨在文華殿中,一天,他看著外麵的景物,不覺心馳神往。想出去玩玩,又想著慈聖太後與自己同住乾清官,旦夕照看,管束甚嚴。心裏不禁嘀咕:“管束如此之深,做皇帝有什麼樂趣!”一會兒又想起母後的叮囑“玩物不可喪誌,國事才是第一”。一會兒又想著張居正平時的教誨,內心十分壓抑。索性支開整日不離左右的“大伴”馮保,叫了幾個平素慣熟的小太監遊覽西苑,西苑的美景讓他頓覺天地寬闊,尤其是晚上,仿佛置身於蓬萊仙境。太液池上,畫舫雲集,燈火明明滅滅,宛如銀河。萬曆皇帝在貼身太監孫海等人的陪同下,一邊欣賞這良辰美景,一邊喝酒談論。酒過三巡之後,萬曆已是有些醉意。孫海在旁邊提議到:“皇爺,想聽曲兒助助興麼?”得到萬曆的首肯之後,一會兒張羅了兩個會唱曲的太監,抱著響板,坐在下首,一陣輕敲過後,放喉詠唱,誰知萬曆聽了半截,把酒杯一推,說到:“老調重彈!換個新的!”

那兩個太監趕緊拜伏道:“啟奏皇上,奴才尚未學會……”

萬曆一聽,不幹了,強睜醉眼,想起了曹操當年馬踏青苗,割發代首的典故,不覺非常興奮,借著幾分醉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