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笑著說:“這次的事情是我的不對啊!”從這以後,朝野中的權貴們都大受震驚,對王猛也開始畢恭畢敬起來。
苻堅愛才心切,還是覺得對王猛的器重不夠,升平三年(359年)8月,苻堅又遷升王猛為尚書令,太子太傅,加散騎常侍。王猛心知有愧,也覺得苻堅對自己期望過高,同時也認為自己的仕途過於平順,也沒有立過什麼大功,自認為有些過分,所以多次覲見苻堅請求辭官,但是苻堅還是固執己見,沒想到後來苻堅又加封他為司徒,錄尚書事。王猛自認為沒有什麼功績,不能勝任,不同意上任。苻堅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君主,王猛越推辭官位,他竟然一次賜給他美妾五人,上等女妓十二人,中等三十八人,馬百匹,車十乘。王猛更加認為自己才能不夠,立即上奏堅決不接受。
三年八月,苻堅又封王猛為侍中中書令,統領京兆尹。當時氐族權貴大都聚居在京兆,很不好治理,當地的權貴仗勢欺人,特進強德是苻健的妻弟,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經常酗酒滋事。為非作歹,光天化日之下置王法於不顧搶掠別人的財貨子女。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天當王猛上任以後,正好碰見強德在大街上胡鬧,王猛當即決定逮捕強德,斬首示眾,陳屍街頭。強太後聽說以後,十分著急生氣,趕緊找苻堅求情,苻堅無奈之下隻得親自下詔赦免強德。並下令派人趕到刑場放人。
誰知道這個時候王猛已料到事情的發展,早已把強德斬首了。
當地有位禦史中丞清廉剛直,耿直不撓,和王猛同心協力,懲治豪強。全麵查處擾民亂政的權貴,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就接連誅殺了二十多個不法貴戚豪強,於是當地的所有的官僚都安分了很多。百官都震肅,從此以後豪強貴戚都特別老實守法了,社會風氣大為好轉。
以至於當時的社會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秩序,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大大加強了前秦的中央集權。
苻堅看在眼裏,喜在心頭,感慨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有法的好處啊!”
十月,苻堅又一次給王猛升官晉爵,王猛謙讓,還推薦散騎常侍、楊評公苻融、光祿、散騎西河任群、處士京兆朱彤五個人,讓他們一起來輔佐苻堅,代替他的職位,但是苻堅依舊不同意,另給苻融等人安排了其他職位。
興寧三年(365年)七月,匈奴右賢王曹觳、左賢王劉衛辰背叛秦朝,曹觳率領部眾兩萬人進攻杏城(今陝西黃陵西南),而鮮卑部落首領烏延也起兵與匈奴相呼應。天下大亂,苻堅怎能坐視不管呢?於是親自率領大軍討伐他們,肉搏殺場。並且讓王猛和衛大將軍李威留在宮中輔佐太子苻宏留守長安保存實力,可見苻堅對王猛和李威的器重和信任。這時,王猛也沒有辜負苻堅的信任,在懲惡除奸的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人才,在滅掉燕國以後,他舉薦了房默、房曠、崔逞、韓胤、田勰等一批關東名士擔任朝官或是郡縣官長。特別是梁琛,當時的燕與秦結好,總是相互派使者往來,燕國的散騎侍郎太原郝晷和梁琛先後到了秦國,郝晷和王猛早就認識了,王猛就向他詢問燕國的事,郝晷知道燕國就快要滅亡了,於是暗中就對王猛說了不少情況,而梁琛則說了一些秦國的弊端。秦國滅掉燕國以後,梁琛仍然對燕國沒有喪失信心,於是王猛就受他之托,請求苻堅讓梁琛當主簿。
苻融為人聰敏明慧,文武出眾,見識遠大,曾經因為一件小事做錯了而局促不安,王猛大度地寬恕了他,再也沒有提起這件事而且對他的信任隻增不減,依然對他器重。
王猛在治國施政方麵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幫助苻堅創立了舉薦賞罰製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前秦的法治良好和這些措施的施行有很大的關係。在培養人才方麵,他大興教育,為了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又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興修水利,獎勵農桑,著重發展農業,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在處理民族關係上,也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勾畫了藍圖。在王猛的主持幹預下,革新措施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據曆史記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國富民足,從長安至諸州,皆夾路樹樹槐柳,二十裏一亭,四十裏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販於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晉書·苻堅載記》)至少可以相信這是魏晉以來難得的清明政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