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後的六年當中,諸葛亮又先後五次進行北伐,但都由於缺乏糧草而宣告北伐失敗。
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由於連年的軍旅勞頓,積勞成疾,在第七次北伐的過程中病逝於五丈原。
巨星隕落光照萬代
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天,諸葛亮終於因為心力交瘁,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的軍營之中。諸葛亮的去世,猶如巨星的隕落,他的死給蜀國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在他去世後短短三十年,蜀國就滅亡了。
所以在蜀漢衰落的期間,人們更加追懷他們的諸葛丞相。
於是,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管轄下的許多地方紛紛給朝廷上書要求給諸葛亮建立祀廟。終於在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在漢中地區靠近諸葛亮墳墓的地方修建了祭祀諸葛亮廟堂。據史書記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座紀念諸諸葛亮村:位於蘭溪城西18公裏,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餘人是諸葛亮嫡傳後裔。葛亮的祀廟剛剛建成,魏國的大將軍鍾會就統兵征蜀,敵國的統帥鍾會還親自到該廟中祭奠。就在這一年冬天,蜀漢就滅亡了。這怎能不讓後人感慨萬千。
蜀漢滅亡之後,諸葛亮的名聲反而越來越大,身價也隨著人們的敬仰而日顯增高。西晉的君主司馬昭在滅掉蜀漢後,馬上叫手下的將領們學習諸葛亮的兵法。從晉代推崇諸葛亮開始,後世的統治者都開始給諸葛亮升官晉爵,來表示對其的尊崇和敬仰。如唐代封諸葛亮為武靈王,明代朱元璋給其賜廟加號,並欽定“帝王廟”,到了清代,這股風氣更加濃鬱,很多的地方都重新修整了紀念諸葛亮的祠堂。康熙和乾隆帝更是撰文來表達對諸葛亮的讚歎。由於最高統治者的倡導,文人們更是爭相為其著書立說,一時間,歌頌諸葛亮的文集層出不窮。
現在在四川成都的南郊,有著名的武侯祠,這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這座祠堂始建於西晉末年,到唐代已具規模,占地56畝,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遊景點。最初與劉備的昭烈廟相鄰,明初的時候,武侯祠並入昭烈廟,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武侯祠君臣合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修繕。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此處莊嚴肅穆,鬆柏青青,唐朝大詩人杜甫遊覽過武侯祠後,曾賦詩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懷念和敬仰之情。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若是諸葛亮在天之靈看到人間的這一幕,他的魂魄肯定會在這裏停留片刻,也許會再一次重溫當年和先帝劉備攜手重整漢室家業的壯舉。
千百年過去了,諸葛亮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的智慧、才能和與劉備之間的那段深厚的君臣情誼一直被人們傳頌。而諸葛亮也不愧為一代帝師,他的名字永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