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1傳媒收縮戰略概述(3 / 3)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傳媒企業的發展也不例外。從表麵上來看,傳媒企業緊縮僅是企業內部各項經濟資源的分化和重新組合,但從本質上來看,企業經濟資源的分化和重新組合必然伴隨著企業組織結構、人事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最終是通過企業戰略、市場、組織、人事、技術以及產品的調整進而提高企業資源的配置質量,充分發揮經濟資源的最大使用效能,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效率。因此,傳媒企業緊縮是一種以退為進的企業發展策略。因此,傳媒企業緊縮並不是企業經營失敗的表現,而是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序曲。目前各媒體集團進行的結構調整,除了名義上的公司結構或者說資本結構發生變化之外,對整個產業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案例:甘乃特公司的穩健成長之道

1906年,弗蘭克·甘乃特(Frank Gannett)及其合夥人以3000美元的儲蓄、7000美元的貸款和10000美元的票據融資,購買了紐約州埃爾邁拉報(Elmira Gazette)50%的權益,從此開始了甘乃特公司持續百年的膨脹曆程。目前,按照收入衡量,甘乃特在2003年的“財富”500強名單中排名275,在出版印刷行業中名列榜首(宋暉、趙曙光:《甘乃特公司:百年傳媒的穩健擴張》,《傳媒觀察》2005年第5期。)。甘乃特公司在媒體收購和兼並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標準是它能否盈利。甘乃特公司報業總裁蓋瑞·沃森說:“我們不會為了購買一份報紙,而付出比應該付出的多。當然,我們也不隻是看現在和眼前,更看它的潛力和未來,我們考慮的時間段通常是15年,也就是說,關心15年後這份報紙還能不能盈利。具體來說,我們著重看這幾個方麵:第一,看它的市場,不僅看報紙本身眼下在市場的占有情況,還要看報紙所在市場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是不是一個穩步增長的市場。第二,看它原來的管理,在每一次收購之前,我們都會問自己:甘乃特能提高將要收購的報紙的管理水平從而增加它的產出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就會放棄。第三,看它的基礎設施、設備情況,我們隻收購那些能進行改造從而適應我們的係統的報紙。如果它的市場潛力好,加上我們又能改變它、提高它,我們就會接受。”(蘇榮才:《對話美國報業總裁》,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頁。)

與甘乃特公司的頻繁並購相配合的是大量的資產剝離、處置,以優化傳媒組合,增強盈利能力。資產處置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虧損嚴重、缺乏價值的傳媒轉讓給其他投資者;二是有些傳媒並非嚴重虧損,但是繼續在該領域發展並不符合甘乃特公司的整體利益,同樣予以剝離,以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1998—2002年期間,甘乃特收購了46個目標,同時剝離了23個項目。根據對利潤來源的分析,在甘乃特的總營業利潤中,資產售出、剝離等非持續經營利潤占據了一定的比例。2002年度,在甘乃特的營業利潤中,非持續經營的利潤達到了7.66億美元,超過了1/3的比例。2000年和2001年,甘乃特公司非持續經營的利潤分別為7.59億美元和8.45億美元,接近當年度營業利潤的1/2(趙曙光、張誌安:《傳媒資本市場——案例分析》,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頁。)。無論是從營業收入還是利潤,甘乃特公司都走得非常穩健。與1992年相比,2002年的甘乃特營業收入增長了近1倍,營業利潤增加了3倍多,淨利潤增加近6倍。如果考慮到持續的大規模並購通常會帶來一定的震蕩,以及美國傳媒市場的成熟程度,這種穩定的增長就更難得了。甘乃特公司的擴張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股票價格整體上呈增長趨勢。為了使股票價格降低到合理的範圍,甘乃特公司自1967年公開發行股票,至2002年先後進行了6次股票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