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中國傳媒資本運營的可行性(3 / 3)

3.傳媒類上市公司遠離傳媒的本質核心業務

盡管在2002年中國證監會已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確定為上市公司的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一,但我國近幾年來隻有少數傳媒企業通過股份製改造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而且現有傳媒類上市公司的業務與傳媒的主要(經營性)業務關聯度並不高。我國所謂的“傳媒概念股”都離傳媒的本質核心業務差之千裏。“東方明珠”的主要資產是旅遊觀光和信息傳輸。“中視傳媒”主營是無錫影視城,“賽迪傳媒”主要業務是影視製作和信息谘詢,“歌華有線”和“中信國安”、“聚友網絡”等都是以網絡工程為主……

1.3.2中國傳媒資本運營的可行性

為了保證黨對媒體的絕對控製,國家對傳媒在資本運營方麵設置了一些政策性障礙。但在嚴格的政策管製下傳媒資本運營仍有文章可做。

首先,傳媒業是我國一個重要的新興產業,增長勢頭非常好。據統計,2004年全世界範圍的廣告消費達到了3700億美元,增長了近7%。我國傳媒廣告市場發展軌跡與全球市場無異。據香港AdmanGo和台灣潤利·艾克曼公司數據統計,2004年我國內地廣告花費達到1935億人民幣,較上年飆升25%,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五大廣告市場;另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數據,自2003年我國廣告經營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後,2004年我國廣告經營額繼續增長達1238.61億元。2005年媒體廣告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傳媒業的強勁增長勢頭對資本市場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尤其是以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看,更需要傳媒概念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2002年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已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確定為上市公司的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一,一些國內傳媒集團在資本運營和股票上市方麵進行了有益嚐試。如上海電視台等單位發起設立的“東方明珠”、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等單位發起設立的“中視股份”、湖南電視台等單位發起設立的“電廣傳媒”、成都商報社等單位發起設立的“博瑞傳播”等。2004年12月22日,由北京青年報社控股的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股票代碼1000)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首日股票價格在18.95港元的高位招股價的基礎上,又上漲近20%,融資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市值達到47.5億元人民幣。這些傳媒集團通過股票上市募集了上億元的資金,大大提高了經濟實力。

其次,宣傳和經營兩分開改革為資本運營開辟了空間。宣傳和經營兩分開改革使傳媒集團的宣傳業務和經營業務中間有了隔離牆,宣傳業務能夠不受經營業務的影響。這樣,即使業外資本進入了傳媒經營業務,它也不能對輿論導向產生影響。傳媒進行“兩分開”改革後,經營領域就從事業單位母體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純粹的經營性企業。由這樣的一個企業進行資本運營不存在多大的政策障礙。“北青傳媒”成立和重組後,與北京青年報社在人員、資產、財務上實現了嚴格分開,以確保上市公司的人員、財務獨立及資產完整,保證彼此之間的一切行為都能遵循市場規則。同時,以簽訂協議的方式,“北青傳媒”獲得了北京青年報社擁有的《北京青年報》、《今日北京英文周報》、《中學時事報》與《北京少年報》30年的廣告版麵經營權轉讓,由“北青傳媒”負責四報的印刷及相關費用,並每年向報社支付四報全年廣告收入的16.5%作為廣告版麵經營權的轉讓費(張延平:《中國電視傳媒資本運營》,引自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網。)。

政策的發展常常落後於傳媒的發展。當然,就像傳媒本身發展一樣,政策本身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政策的變化便是媒體發展對政策的反作用。那些能夠較好較透徹地分析、把握政策甚至適度超前的投資者已經成功吃到第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