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頭身世極為複雜,誰也不知道他從哪就蹦出來了。這麼說其實很不給他麵子。一個幫派老大確實該有坎坷崎嶇的命運,但應該充滿悲傷與崇高才對。所以幫汝郎宣傳部策劃了幾套方案。據孫大頭的晚年回憶錄《在路上——孫大頭自傳》介紹,其中有個版本是真實的。這讓人不得不佩服幫汝郎們智慧非常。下麵的全部內容,均引自《幫汝郎編年史》。
閱讀之前我必須聲明一下:
本故事部分虛構,
如有雷同,我很高興。
話說------
還是不用話說了,我們從頭開始。
話說------某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諸侯割據,烽煙四起。其實這麼一說我也不知道自己鑽到哪個時代去了。確實很亂,孩子都找不到爹媽,雞鴨鵝們更是苦不堪言,誰逮著誰吃。幸福快樂的日子一去不返。雖然幸福快樂的日子從來沒來過。可惜孫大頭不是這時出世的。是他爹。所以說他爹很幸運,能經曆這樣有趣的時代。他爹生命力極端頑強,居然靠吃樹皮樹根老鼠螞蚱也生存了下來。看了以上資料,你應該能推斷出,他的祖籍已不可考。不管祖籍了。我們根據一份當時醫學報告得知,孫大頭的父親叫馬天宇,孫大頭的母親叫張騷悍,雖然這個名字酷似藝名(而且形象又生動),但可以肯定他母親性張。但為什麼他叫孫大頭。據幫汝郎內部人員判斷,那是為了紀念一個女子。可我們實在無法想象一個吃樹皮老鼠長大的人居然懂得‘紀念’。姑妄聽之。
(介紹就到這裏。
作為一個對武俠電影深有研究的作者,我很清楚的了解武俠愛好者這個群體絲毫不喜歡囉嗦。這麼長的背景資料肯定讓他們厭煩透頂。“我他媽又不搞寫傳記,要知道他爸他媽幹什麼----”.其實很有道理。武俠,開篇就打就是咯。記得有部叫《十八般武藝》的電影,片中兩個高手對決之前,反派高手唧唧歪歪,羅哩羅嗦,正派極為憤怒,要不是看在導演麵子上,早衝上去幹他了。終於,正派高手忍無可忍,搞了一句:少他媽廢話,拿出你的真功夫來。實在讓我感動。)
等孫大頭出世的時候,世界已經平靜了。當然,並不是孫大頭有一出生就把他們震住了,而是死的差不多了。所謂衝動的懲罰。一般諸侯都自認牛B.所以才動不動出動一個部隊對打。例如楚地貴族到趙國去買遊玩,回來很不高興。他被罵了,因為他偷人家柿子。這還了得,打。好。打就打。反正自己又不要動手。
孫大頭能直立行走之後,就再也無緣目睹為了一個柿子開展的諸侯了。因為這樣衝動的諸侯早就死光了。天天打還有不死之理。剩下的都是一下老好人,動則:孔子曰,孟子曰、韓非子。雖然他自以為韓非子就是嘴裏含個榧子,但引用起來還是一套一套:博學之,切問之,明辨之。其實很狗屁之。
孫大頭的寂寞童年從此開始,實在沒什麼好玩的了。連強盜都紛紛退休。不退休不行啊。沒什麼好搶。搶來搶去都是那幾塊破樹皮。孫大頭立誌混跡江湖就是從這時開始。孫大頭無數次問過爹地“什麼是江湖”。
爹地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妻當即反駁,認為馬天宇誤導了大頭:大頭,別聽你爹瞎說。江湖就是江和湖。江指的是長江,湖是指洞庭湖,你爹沒文化,以後有什麼事情問我。你爹是個傻B.
馬天宇為了生命安全著想,沒有爭辯。這說明他還是很有自知之明。
馬天宇當即岔開話題:大頭啊,你也這麼大了,今年十幾了?
大頭答道:八歲。
馬天宇道:哦,不是十幾。八歲。好,就算你八歲。也不小了。以後在江湖上混,沒個文憑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