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美國還有一個引起中國、俄羅斯,甚至歐洲和日本這樣的盟友都深感不安的太空軍事化項目,那就是新反導導彈計劃——實際上這就是裏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的調整和延續,在美國正式推出與俄羅斯的反導條約後,美國也就可以毫無顧忌的發展反導係統。而對中國和俄羅斯,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日本、印度、歐洲等,都等於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一旦美國的反導係統完全建立,那意味著美國既擁有占有優勢的導彈攻擊係統,也擁有良好的導彈防禦係統,可謂一手持矛、一手持盾,而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歐洲卻隻擁有本身就不太銳利的矛,卻沒有用來防禦的盾,因此戰略平衡將被美國一舉打破,屆時,美國就會更加有恃無恐,不必擔心其他大國的導彈攻擊,而美國卻可以隨心所欲。
盡管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在近期的試驗中屢遭挫折,但其他大國都確認,美國實際上已經掌握導彈防禦的核心技術,隻不過目前還需要大量的數據和試驗。這也正是為什麼美國盡管反導彈試驗屢次失敗反而繼續投入上百億美元用於反導係統的建設的原因。
因而,實際上,中國、俄羅斯以及歐洲、日本,甚至包括印度,都相繼進行反衛星武器研究正是出於對美國太空軍事化的恐懼,他們不希望過分落後於美國——高聲鳴叫的公雞其實才是欺負窩裏眾多母雞的罪魁禍首,母雞偶爾的叫聲隻不過是表達一下忍無可忍的憤怒而已。
2006年9月28日,美國《每日防務》報道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戰術空中和地麵部隊小組在討論伊朗核問題的時候,也提到了中國的反衛星試驗——在這一年年初,中國的反衛星試驗曾引起軒然大波,該小組的主席說,伊朗距離能夠試驗核武器隻有2年時間了,而美國國家情報機構2005年對伊朗進行評估的時候,還認為伊朗至少還需要10年。但來自賓西法尼亞州的共和黨議員科特·威爾登則對伊朗核問題嗤之以鼻,他轉而說:“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東西將把美國的褲子嚇掉,你可以去看看中國的反衛星(ASAT)項目。”他一針見血地說:“他們玩的可是真的!”
2007年1月11日,中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與以往的彈道導彈試驗不同,這次這枚導彈發射後目標不是地麵或者海麵某處,而是直奔蒼穹,最後擊毀了距離地麵800公裏處的一顆老化報廢的氣象衛星。這看起來隻是又一次彈道導彈試驗,然而,這卻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美國反應最為強烈。
2006年9月下旬,就在中國和美國兩國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美國宇航局長首次訪問中國的時候,美國媒體又想起了中國的太空威脅——顯然,美國宇航局長之所以訪問中國也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太空威脅已經越來越明顯。在宇航局長訪華前一周,《華盛頓時報》記者比爾·蓋特茨發布了其新書《敵人》,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預測美國的太空威脅,渲染中國間諜的入侵;無獨有偶,美國《國防新聞》周刊也揭示出中國曾經數次利用激光武器照射通過中國上空的間諜衛星,該周刊更加詳細地解釋了中國對美國太空的威脅能力和太空戰能力。
2006年9月21日,《國防周刊》編輯瓦戈·穆拉迪安在《國防新聞》上撰寫題為《中國試圖用激光致盲美國衛星》的文章,該文章披露,美國已經通過情報證實,其實早在2007年1月11日中國實驗擊毀廢棄衛星前,中國就曾多次用高強激光照射飛越中國領土上空的美國間諜衛星,美國軍事專家說,這是中國正在進行致盲外國間諜衛星的試驗。美國雖然早已對此了若指掌,但由於涉及敏感話題,不希望引起政治風波而一直對此保持沉默,隻是進行嚴密的觀察,而中國方麵一向對軍事試驗保持低調,因此雙方都對此心知肚明,但也鑒於不願激起新聞猜測而彼此心照不宣。《國防周刊》繼續披露,中國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一直在從事激光武器的研究,而且已經取得相當成就,類似的試驗也多次進行,有時候中國是用本國的廢棄衛星進行試驗,有時候則直接用他國衛星或者其他天體進行試驗,當對美國衛星進行照射的時候,雖然激光能量不足以摧毀衛星,但卻能幹擾衛星,這顯然含有警告的成分。五角大樓的一名官員說:“中國在該領域具有非同一般的戰略思想,極其活躍。他們堅信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得用超常辦法削弱美國在太空中的絕對優勢。”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論中心”的安德魯·克萊比溫奇也說:“為了阻止駐東亞地區的美軍冒險,中國已經列出一係列被其視為‘撒手鐧’的軍事能力,其中包括了激光能力。”
《國防周刊》是國際上久負盛名的軍事期刊,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以“準確、權威和及時”而被世界所信任,它所涉及的內容包括許多主要國家的軍事項目、國防政策、武器貿易以及軍事技術的發展等,往往披露較為內幕的信息,因而其讀者群甚至包括北美、中東、歐洲和亞洲的軍事高層研究人員以及一些國家的決策層領導人。因此,《國防周刊》的文章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當然,也有許多新聞記者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不過是美國軍方的另一次炒作而已,其目的是為了渲染中國的太空威脅,從而讓國會的老爺們抬抬手,獲得發展新一代間諜衛星的經費。原因是一直以來,美國軍方——主要是美國空軍希望發展新一代間諜衛星,但這需要龐大的預算,而國會則認為沒有必要再花費這麼一大筆錢去研究已經很先進的間諜衛星,因此對這筆預算遲遲不予通過。美國軍方於是使用慣有的手段,即製造一個新的威脅,從而讓國會老爺們感到擔憂,美國列克星敦的防務分析家羅蘭·湯姆遜就直言不諱地說,美國空軍這幾年在太空上所得經費太少,因此“為了能夠實現雄心勃勃的間諜衛星新計劃,它不得不樹立新的太空競爭對手,或者潛在敵人,而中國是眼下最理想的目標。”一名前五角大樓官員說得更直截了當:“空軍之所以如此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就是想搞到巨額的預算,動機就這麼簡單。”
然而,真正的軍事戰略研究人員和國際政治軍事研究專家卻認為,事情並非僅僅是為了弄錢而進行的炒作,就如同冷戰期間一樣,政治宣傳、軍方炒作和大國間政治軍事的暗中角逐實際上是往往混在一起的,而且,美國對中國的擔憂是切實的,對此,就是羅蘭·湯姆本人也表示承認:“如果你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中國軍隊駐紮在長島附近,你會怎麼想?你會不擔心嗎?所以我覺得中國進行的國防自衛是不難理解的”2004年4月,華盛頓智囊“傳統基金會”專家、鷹派人物沃茨發表文章稱:“中國瞄準太空戰場”。他建議五角大樓利用空基係統部署1000枚攔截器和12套激光係統,以攔截中國的戰略導彈,矛頭直接指向中國——這是一點也不含糊的。幾乎與此同時,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在一份題為《中國在和我們搶地盤》的研究報告中認定:“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太空競賽似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