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人很多,很危險。”張海嶠沉默了片刻,他很容易就可以脫身,可他不願意放棄關於張家的這條線索。

“你好像很肯定他們是衝著張瑞樸來的,所以你是想幫他?”張海蝦嗅著空氣中海水的味道,微微眯起眼睛。

那味道裏似乎還夾雜著遠處傳來的硝煙味和人們的哭喊聲。

張海嶠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遲疑,片刻後,搖了搖頭,“我想幫的,是你們。”

他的目光在張海蝦身上停留片刻,腦海中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張海鹽和張海蝦他們的幹娘——張海琪的身影。

在他眼中,張海琪籠罩在一層神秘麵紗之後,那層神秘甚至比張瑞樸更讓人難以看透。

而且種種跡象表明,張海琪似乎依舊活躍在張家內部,宛如隱藏在暗處的一條線索,這讓張海嶠敏銳地察覺到,這或許會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

這也是他為什麼努力接近張海鹽和張海蝦的原因,說不定他可以從底層一步步打入張家內部核心。

“我們?”張海蝦將這兩個字反複咀嚼,他和鹽仔?應當不是。

他回顧過往,自己從未與張海嶠這般身懷異常本領的特殊人物有過交集。

不遠處張瑞樸的人似有似無的盯著他們,看樣子並不擔心兩人謀劃逃跑。

張海蝦本就沒打算跑,更別提張海鹽在這船上了,他思索後,語氣怪異地轉移話題,輕聲呢喃,“看樣子巴羅街清真寺又要熱鬧起來了。”

巴羅街清真寺是怡保前些年蓋起來的,這座清真寺的建成,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自建成後,便成為了周邊穆斯林們的心靈寄托之所,平日裏信徒們在此虔誠禮拜,節日時更是熱鬧非凡。

如今出現這麼多大馬人的枉死,他們在震驚與悲痛之餘,心靈上的慰藉需求愈發強烈,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前往巴羅街清真寺。

祈福、超度、祈禱……

張海嶠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張海蝦的話語,心如明鏡,張海蝦這番話無疑就是在懷疑他。

“誰遵循正道,誰自受其益;誰誤入歧途,誰自受其害。一個負罪的人,不負別人的罪。”

張海蝦微微挑起眉梢,他知道這是源自《古蘭經》中的經典章節。

其含義清晰而深刻,明確地昭示著在道德與責任的天平上,每個人都隻能獨自承受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那些堅守正道的人,收獲的是屬於自己的福祉;而陷入歧途的人,也必將品嚐自己種下的惡果。

無辜者不會無端地被他人的罪孽所累,更不會因此而遭受懲罰,墜入地獄的深淵。

這小子是想說,他自認為問心無愧,沒有做過任何虧心事,所以不應承受張海蝦無端的猜忌和指責。

就如同《古蘭經》所教誨的那般,他沒有犯錯,便不應被當作有罪之人對待,更不該在這莫須有的懷疑下,遭受精神上的“審判”和“磨難”。

張海蝦有些開始懷疑眼前這個孩子的精神狀態了。

這個年紀……這個狀態……多少有些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