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在德國的人和事(2)(2 / 2)

“我現在(晚上八點)拿起了《孟子》,打算研讀五個小時。”

“早晨。——在信中,馮·毛奇簡單地表達了他想在我到達波茨坦後與我見麵的願望。他將要去斯海弗寧恩。(我幾乎寫不出這個糟糕的名字。)”

“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斯海弗寧恩人民為我準備的美麗的煙花表演。

我們在大清也有很多種類的煙花,燃放的時候也都非常漂亮,但我在S.(日記中的標注,即為斯海弗寧恩)所看見的煙花,就像把空氣中所有的神靈都聯合了起來,為我在歐洲唱了一場堂會。煙火的圖案有戰爭中的人們和船隻。我知道,因為我以前見過這個場景。還有很大的金色祥龍圖案,以及慈禧太後和皇上的畫像。最後,大炮齊射,軍樂齊奏,李鴻章中堂穿著花馬褂的畫像出現了!盡管我已經提前得知,這場焰火晚會是為了向我致敬,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什麼樣的表演。那天晚上我早早的就穿上了黃馬褂。當馮·蓋特納帶領的軍事委員會和桑德斯帶領的城市委員會前來拜訪時,我穿的就是黃馬褂。”

一段時間後,李鴻章在日記本的頁邊上寫下了注釋。他解釋說他對“S.的盛宴”的描述被一個隨從的到來打斷了,這個隨從帶來了一些重要的電報,其中一封是來自美國總統克利夫蘭,他以美國人民的名義邀請李鴻章去美國。這封電報還代表美國國務院詢問了李鴻章到達美國的大概時間。

“不萊梅港(離開波茨坦三四天後)。根據我所看見的一切,我比以前更加相信德國皇帝和俾斯麥此前所說的話,他們曾斷言,德意誌帝國將注定成為歐洲的主宰力量。這個國家團結一致的行動作風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陸軍按職責行事,海軍按職責行事,整個政府體係運作起來比我們廣州最好的計時器還要流暢。”

“我在今天上午到達了這裏,同行的還有一群高官,其他人也在這裏與我們碰了麵。整個城市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我盡一切的努力讓自己相信,我隻是一個來這個國家訪問的外國人,而不是這裏的國王。我聽說今天這裏來了成百上千的外國人,經介紹我認識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他們中有英國人、法國人,還有美國人。我聽說美國人都非常富有,他們能夠買下停靠在這個港口的整個艦隊。”

“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親自上戰場殺敵了,現在變得越來越老,都不敢去想再上戰場了。不過,我的雙眼從未對強大的士兵軍團和戰艦感到疲憊。”

“經過一番詢問,我了解了大部分德國造的船隻的大概價格。這裏有大型的船塢,德國人打算在國內建造一支永遠強大的海軍。我多麼希望大清帝國能組建自己的艦隊,艦上的所有官兵都是真正的大清子孫。我們的人民大部分都無法做海員,除了那些生活在河邊的人,但即使那些稍有些水性的人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機器。但他們很快就會學會,我希望如此。不管怎樣,回國之後,我會把敦促加快學習西方工業技術作為自己的職責。

我們有優美的文學,這遠遠領先於西方國家,但‘他們有錢和槍炮。’”

“想起今天就會讓我很難過,因為我看著這些裝備精良的戰艦就那樣閑置在那裏,沒有起到任何有利的作用。然而,如果這些戰艦是我們的,我們肯定已經征服日本了。”

“幾位隨行的官員暗示,說我應該在布萊梅訂購一兩條戰艦,接著我對站在一旁的一位德國海軍將領說:‘如果你願意以二百三十萬的價格將那艘戰艦賣給我,我就會乘著它去法國、英國和美國。’這位將領稱讚我說我的海軍知識太豐富了,我挑中了他本人指揮的旗艦,德國海軍裏麵最強大的戰艦。”

“兩天後,我們抵達了法國,不知怎麼的,這裏更讓我感覺自在。我的胃很不舒服,因為我忍不住吃了太多的德國食物。可能是喝下去的葡萄酒讓我難受,因為我喝得太多了。我非常喜歡喝葡萄酒,哈慈菲爾德伯爵說他會用船隻給我運很多桶到天津去。”

“就在我們穿越邊境進入法國的時候,七萬五千名法國人正在向德國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