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牛頓就著手製作昨夜已在腦子裏設計成形的看書架。他首先找來了一塊比一本翻開的書本略大的木板,在木板的兩側,每側固定了兩根長度相當於自己側身寬度的細木腿。然後,再用一段相當於一般書本厚度的方木固定在木板正麵下端,防止書籍從木板上滑落。
牛頓急於驗證看書架的效果,他拿著做好的看書架跑進自己的房間,他躺在床上,頭部倚著枕頭翹起,把看書架架在胸前,兩側的四根木腿正好把放置書本的木板托離身體。他調整好看書架的角度,隨手拿了一本書放在書架上,“噢!棒極了。”牛頓喊道。他的看書架製作成功了。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裏對其欽羨不已。
在1684年11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
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的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從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複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1687年7月將《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他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了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