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形下,國會通過了鑄造新銀幣來代替舊銀幣的提案。這樣,貨幣改造問題,就成為英國的重大問題之一。而蒙德科為表現他的才幹,便委托牛頓擔負這一重要任務。
1696年1月21日,牛頓被任命為鑄幣廠督辦,他決定親自投入重新鑄造貨幣的工作。
牛頓在了解鑄造銀幣的過程後,便開始研究新的鑄造方法。他過去一度熱心於煉金術,也就是將各種金屬放在容器裏混合、加熱、提煉,試圖從中提煉出金子。雖然煉金的結果沒有煉出真正的金子,但那段經曆卻給牛頓鑄幣工作提供了難得的經驗。
對他來說,這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三十幾年來,牛頓一直在講堂和研究室為科學真理獻身。現在,麵對陌生的政府行政工作,他感覺有點不太習慣。但牛頓的個性是不管哪一件事,隻要他負起責任來,就一定要做好,否則心裏會很過意不去的。
沒多久,牛頓就想出了一個新的鑄幣方法。他把舊的銀幣放進大熔爐裏,等它熔化後再倒進預先鑄好的銀幣模子裏,這樣一來,銀幣的形狀、大小重量就統一了。
新的銀幣由於鑄幣方法複雜,所以很難被偽造,英國的經濟自此逐漸複蘇了。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貨幣重鑄工作與《原理》一書相比,隻是一件平庸的事情。但盡管如此,這卻是牛頓自己的選擇。
牛頓天生就是一個行政管理人才,由於他的到任,造幣廠受益匪淺。貨幣重鑄工作進展不佳,即建立五個臨時地方造幣廠,以加速新幣在全國的發行。
當牛頓到職時,這些地方造幣廠的進度大大落後於計劃,財政部對它們的壓力很大,整頓這些造幣廠是牛頓著手的工作之一。
對於這些工廠的成功運作,牛頓所發揮作用的程度,恐怕無法精確表述,他發揮作用的證據,主要還是靠時間來表明。實際上,牛頓到職不足三個月,這些工廠就開始正常運行了,當然造幣廠的工作人員並非僅牛頓一人。
後來,牛頓從造幣廠督辦升為廠長,從督辦升任為廠長,在造幣廠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不過,牛頓仍是劍橋大學的研究員、教授。
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足以將牛頓改變成一名地道的公務員。牛頓不但根本不想重返劍橋,而且還企圖謀取地位更高的廠長職位,達到其繼續留在倫敦的目的。
1701年12月10日,牛頓終於辭去劍橋大學的教授和研究員職務。這一年,鑄幣的工作量很大,牛頓作為廠長的收入幾乎達到了3500英鎊,相比之下,劍橋大學的收入實在微不足道。
造幣廠廠長還有另一個義務,即在下院出任議員。這樣,牛頓就可以在下院中支持政府。1698年正值選舉年,牛頓來到劍橋大學,不過他沒有參加議員競選。
1701年,牛頓競選議員並獲得成功,自12月20日起擔任議員職務。就像在以前的國會會議中一樣,牛頓在各方麵都不突出。
1702年夏,牛頓給他的一位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中指出,他拒絕返回劍橋公開參加新的一輪競選。當時安娜女王在選舉中強化遵奉國教的觀念,也許這對牛頓作出上述決定起了一定作用。
1703年11月30日聖安德魯節這一天,牛頓順利地當選為皇家學會會長。安娜女王的丈夫喬治公爵,對於科學相當有興趣,所以在牛頓擔任皇家學會會長的第二年,喬治公爵便加入了學會。
1705年,安娜女王親臨劍橋,授封牛頓為爵士,牛頓便成為了英國史上第一位被封為爵士的科學家。
於是,造幣廠廠長、皇家學會會長、爵士,牛頓成了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
牛頓雖然得到了英國史上最高的榮譽,但是他生性淡泊名利,從不因為擁有如此崇高的成就而驕傲。相反,他比以前更謙虛、寬厚,更樂於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