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喜歡觀察自然現象(2 / 2)

魚餌是不是已經被狡猾的魚吃掉了?牛頓有些疑惑,但他終於還是沒有動,他相信自己一定會釣上魚來。

突然,魚竿猛地一沉,牛頓一陣驚喜,一定有個貪吃的魚兒上鉤了。

牛頓興奮地站了起來,握緊魚竿,猛地往後一甩,一條中等大小的魚就隨之飛到了半空中,那魚還在魚鉤上奮力掙紮呢!

牛頓好不容易才把活蹦亂跳的魚從魚鉤上摘下來。那條魚並不太大,可牛頓隻是滿足於自己勞動的第一個成果,並不在乎那成果有多大。

他心裏充滿了一種新奇的喜悅感,把小魚放到一個小桶裏,還來不及仔細觀察這一條,他就急著去捕捉更多更大的了。這一段時間,他隻釣了三條魚,可他還是興奮極了。他欣喜地觀察著那些小魚,心想這下子你們可跑不了,老老實實地讓我瞧個夠吧!

牛頓目不轉睛地看著小魚,那樣好奇,那樣入神,轉眼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

牛頓幾乎忘了吃飯,後來他隱約聽見了外祖母的呼喚聲:

“艾薩克,艾薩克,該吃飯了!”

牛頓還沒看夠呢,可他還是聽話地收拾起自己的東西,拎著水桶,回家去了。

牛頓也很喜歡動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給他一隻狗和一隻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兩位新來的朋友,給它們弄了好多美味的食物,還給它們搭建了舒適的窩棚。

牛頓的天真也透露著孤獨內向,正是孤獨內向這個缺點影響了他和別人的交流。

再加上他所處的林肯郡,農耕家庭長久地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畏懼上帝,把生活重心放在閱讀《聖經》和節製性欲上。在這樣一種清教徒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他更是養成了拘謹刻板的性格。

在周圍人的眼中,牛頓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牛頓的媽媽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之中不足月就生育了他。這個孩子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也不喜歡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習慣獨來獨往,一個人在林間、草地、河邊四處遊玩,人們經常見他默不作聲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幸好,童年孤苦的牛頓的生長環境是純淨的大自然,他的天性裏又有著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自然之子的這種內趨性性格與熱愛大自然的天性結合起來,便又有了優勢,那就是他能夠,也希望去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牛頓生長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經常觀察自然現象,這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凡事都想研究個明白,這種好奇心,為他日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