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名人教子佳話(5)(2 / 3)

對於達爾文的這些表現,姐姐很惱火,她認為這是弟弟在撒謊,想讓爸爸好好教訓他一下。但是,爸爸聽了以後,並沒有在意,他對女兒說:

“這算什麼撒謊,這正說明他富有想象力,說不定哪一天他會把這種才能用到事業上去呢!”達爾文的父親特別注意愛護兒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認為,如果一個孩子不善於想象,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在生理上說不定就有缺陷;要是做父母的發覺不了孩子的智慧,或者錯把優點當成缺點,那就會壓抑或打擊孩子的進取心和積極性。因此,他總是千方百計支持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去努力探索。

為了使孩子們智力得到更好地發展,達爾文的父親把花園裏的一間小棚子交給達爾文和他的哥哥。讓他們用來做化學實驗。達爾文十歲那年,爸爸還讓他跟著一位教師和一些同學到威爾士海岸去度過三周的假期,他在那裏大開了眼界,觀察和采集了大量海生動植物的標本,激發了他搜集動植物標本的興趣和愛好。

居裏夫人教育子女的故事

居裏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她不但為原子核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家庭教育方麵有不少成功的經驗。

當她的女兒綺瑞娜長大上學後,居裏夫人規定她每天在家中做一小時的功課,細心地注意到她在數學上天賦的顯露。

媽媽要綺瑞娜學園藝、烹調和縫紉,不喜歡她行為輕率鹵莽,鼓勵她大膽、勇敢。當夜晚有大雷雨時,媽媽常常來檢查她用被子遮住頭沒有,培養她不怕黑,不怕賊。綺瑞娜做錯了事,媽媽從不采用“在屋角罰站”、“不許吃甜點心”等懲罰辦法。

有一次,綺瑞娜對媽媽無禮貌,媽媽生氣了,為了警告她,整整兩天沒同女兒說話,使綺瑞娜終生難忘這次無禮的過錯。

居裏夫人的幼年和少年時代是在憂患、勞苦和貧困中度過的。當她盛名於世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時,收入多了,也沒讓女兒過奢侈的生活。那最初做成的一公分鐳,價值一百萬金法郎。她滿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並將財產分給女兒。

但是,她沒這麼做。她卻將那一公分鐳贈給了實驗室,她說:“沒有人應該由鐳致富,鐳是一種元素,它是屬於全世界的。”有一次,綺瑞娜對媽媽說:“我寧可出生晚些,生在未來的世紀裏。”媽媽回答她:“人們在每一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快樂。”綺瑞娜正是照著媽媽說的那樣,走過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為人類作出了新的貢獻,成為世界有名的物理學家。

諾貝爾父親的路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勒·諾貝爾,曾是一位很有點名氣的機械發明家,他未曾受過高等教育,也未曾學過化學,但卻熱衷於化學試驗,致力於製造炸藥。有人諷刺他是外行搞炸藥,可笑不自量。他的回答是:“冷諷熱嘲何所俱,越受挫折誌越堅”。

老諾貝爾經常向諾貝爾講述古代科學家的發明故事,啟發兒子的智慧,鼓勵兒子要為人類多作貢獻。有一次,諾貝爾問他的父親:“爸爸,炸藥是傷人的可怕東西,為什麼還要製造它呢?”老諾貝爾回答說:“它可以用於開礦,工業上需要它。”諾貝爾說:“我長大了也要製炸藥!”諾貝爾就是在父親這種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慢慢長大起來的。

老諾貝爾的道路一步三折。他在瑞典破了產,隻得前往俄國謀生,克裏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政府授命並資助他研製水雷,於是,他的企業又興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