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皇上的寵信和庇護,和珅便肆無忌憚地專權納賄,結黨營私,聚斂財富。他的貪欲之強,胃口之大,古往今來,幾乎無人可比。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向官員索賄。內而九卿,外而督撫司道,不向和珅納銀獻賄,職位即使得到,也不可能久任,甚至被和珅陰使詭計而遭革職遣戍,直至處死。
和珅受賄,數額巨大,“如以數萬金進,不值一盼也”。寧羌人張某以守備罷歸,陝西巡撫某讓他以20萬金饋和珅。投書後,日探不得消息。費銀5千餘,才見一華服少年奴仆從和珅府第出來,問所獻之金是白是黃,張某以銀對,這個奴仆不屑一顧,命人收在外庫。他們視白銀為粗貨,視20萬金為小數。行賄者以為這少年奴仆非司閽即和珅心腹,有人笑著告訴他說:“此重砷(被其他奴婢所驅使的奴婢)耳,其心腹司閽,豈數千金能見顏色?”此人奉上20萬金,又付出5000餘金的“關節費”,連和珅的真正奴婢都沒得見上一麵。
就連宮中的貴要、龍子龍孫都不得不向和珅行賄送禮。皇子永錫要承襲肅親王的爵位,也被迫把前門外兩所鋪麵房送給了和珅。
由於“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於是便形成了政以賄成、吏治敗壞、貪風口熾的惡濁的政治局麵。乾隆四十七年7月,在查抄大貪汙犯王坤望家財後,乾隆帝將抄家物品與抄家底簿相核對,發現不符之處甚多,且很少有值錢的東西。如抄家底簿上登記有金葉、金條、金錠共4748兩,而實到內府者,卻僅有金葉9兩3錢。原來是閩浙總督陳輝祖從中搗鬼,將王望家財截留,而忘了將抄家底簿先行修改,這才露出馬腳。陳輝祖連皇帝親自過問的大案也敢從中舞弊,大撈一把,可見當時官員的貪汙,已近於瘋狂的程度。
和珅財貨索之於官吏,官吏又取之於百姓,人民的血汗不斷流入和珅的府庫。和家的倉庫蓋了一個又一個,金銀財物還是多得盛不下。
和珅利用職權,通過招權納賄、欺蒙皇帝等手段,結黨營私,結成一個龐大的貪官汙吏關係網。他們緊密勾結,狼狽為奸,損公肥私,害民利己。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同時也嚴重動搖了清帝國的根基,加劇了清代的政治和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