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著意固權,禍國殃民(2 / 2)

德宗逃到奉天後,急詔附近道兵入援。有人建議,朱已被叛兵擁立為主,肯定會來攻取奉天,宜修固城池作好防備。盧杞卻向德宗發誓說:“朱忠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從亂,傷大臣心!臣請以百口人其不反。”德宗信以為然,又聽說群臣勸朱迎皇帝回駕,德宗便讓諸道援兵均於30裏外紮營。諫議大夫薑公輔上奏,認為現在宿地守兵太少,應多聚兵馬,有備無患。德宗隨即詔援兵入城。盧杞又上奏說:“臣觀朱心跡,必不至為逆,願擇大臣入京城宣慰以察之。”群臣皆知前往必死,皆不敢行,金吾將軍趙翩“知往必死”,但願做“蹈難之臣”,“獨請行”。此時,朱反謀已定,雖然表麵上裝作受命,並將趙翩很客氣地安置住下,暗中卻將趙翩殺害了。第二天,朱公開宣布反叛,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盧杞未必不知朱必反,但他為何以全家性命擔保朱不反,並且又將趙翩送往虎口呢?這是了做賊心虛,惟恐朝野追究兵變之因而歸罪於他,他想以懷柔之策收買朱,不致使事態擴大,讓他不好收拾。

這時,右仆射、同平章事崔寧趕到了奉天。崔寧乃先朝重臣,危難之中馳至,可以鎮安民心,對其“撫勞有加”。崔寧對臣僚說:“主上聰明英武,從善如流,但為盧杞所惑,以至於此。”說罷,潸然淚下。盧杞聞聽,便與王翩密謀陷害崔寧,王翩上奏德宗說:“臣與寧俱出京城,寧數下馬便液,久之不至,有顧望意。”王翩又威逼崔寧部下康湛偽作崔寧致朱書信,交給了德宗。於是,盧杞誣告崔寧與朱結盟,崔寧前來是做應就的。德宗居然信而無疑,將崔寧縊殺之。朝野稱其冤,德宗才赦免了崔寧家眷。時逢危亡關頭,正值用人之際,然而,盧杞卻棄之不顧,譖殺異己。且又是栽贓陷害,手段何其惡劣。

11月,靈武留後杜希金、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渭北節度使李建微,合兵萬人,入援奉天。將至奉天時,德宗召集將相商議兵從何道而入。能征善戰的三朝老將渾堿說:“漠穀道險狹,恐為賊所邀。不若自乾陵北過,附柏城而行,營於城東北雞子堆,與城中犄角相應,且分賊勢。”並不明白軍事的盧杞卻反對說:“漠穀道近,若為賊所邀,則城中出兵應接可也。嚐出乾陵,陵寢已多受驚擾,現在城中危急,諸路救兵關乎存亡,若能占領要地,足可大破朱”。盧杞固執己見,反譏渾堿的主張是“自驚陵寢”。德宗采納了盧杞的意見。結果,杜希金等率兵行至漠穀,遭到朱叛軍的埋伏,死傷甚眾;城中出兵應接,亦被叛軍所敗。朱乘機大肆攻城,奉天陷入十分危急之中。盧杞在軍事上一竅不通,卻不懂裝懂,胡亂參與。遭到渾堿反駁後,他之所以固執己見,因為在他看來,那似乎已不是行軍路線之爭,而是權勢威望之爭,所以,他要將渾堿的正確意見打下去,而讓自己的意見付諸實施。寧肯誤國,也要專權,盧杞的權力欲可謂登峰造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