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帝國為了抵禦柔然,屏障舊都平城。曾在北方邊境設立了六個大的軍鎮,由軍鎮將領直接統轄北方。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以後,由於六鎮原有的軍事意義因遷都而不顯重要,他奉行漢化政策,壓製武人。因此,六鎮軍將做高官的道路漸漸被封閉了,他們由此而心懷不滿。在北魏末期各方矛盾激化之時,這件事成為了導火索。不久,破六韓拔陵、胡琛、莫折大提先後起兵,以後又有杜洛周、鮮於惰禮的動亂。最終,鮮於惰禮的部將葛榮火拚了杜洛周的軍隊,成為各方軍隊的首領,共統率有數十萬眾和河北數州的地盤,聲勢浩大。
爾朱榮在鎮壓了一些小範圍的動亂後,軍事上麵臨的最大敵手也就是葛榮領導的這支軍隊。公元528年夏,葛榮的軍隊因為缺少糧食而南下洛陽,形勢危急。爾朱榮上書請求北伐,莊帝批準,爾朱榮親自率領精銳騎兵7000人,每騎另備有副馬,日夜兼行,穿過滏口,進入河北大平原,由侯景擔任前鋒。
葛榮自起事一直到現在,橫行河北,所向無敵。爾朱榮隻有7000名騎兵,數量對比呈絕對劣勢,所有人都認為戰爭勝負已成定局。葛榮也自以為必勝,下令說:“爾朱榮很容易對付,每個人都要準備一根長繩,到時好捆綁俘虜。”他在鄴城以北,築壘布陣,長達數十裏,部隊兩翼張開,向前推進。爾朱榮率軍秘密進入山穀,編成突擊隊,分配督將每三人為一組,每組有數百人馬,命他們所到之處,揚起灰塵,擂鼓呐喊,使對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他又認為軍隊衝鋒肉搏,人馬相逼近,用刀不如用棒,密令戰士,每人攜帶袖棒一根,安置在馬鞍側,又考慮到戰時士卒為了殺人爭功,可能影響追逐,因此又令不準爭砍人頭,隻要棒擊。大戰開始,爾朱榮發動突擊,將士上下情緒高昂。他自己也出入敵陣,內外夾攻,終於大敗葛榮的軍隊,生擒葛榮,其餘全部投降。因為投降的人太多,如果立即把他們分散到各部隊,怕引起他們的驚懼而發生變亂。因此,他下令投降的部隊解散,隨他們所去,任由他們的家屬跟隨。大家大為歡喜,數十萬人馬,一時散盡。等他們走出百裏以外,爾朱榮才命令分別囚押處置,分別編組,充實各部隊,處置非常得當。爾朱榮對俘虜將士的頭領,量才使用,投降部眾的疑心也慢慢消除了。時人都十分佩服他在這件事上處置的果斷英明。爾朱榮把葛榮囚送到洛陽,莊帝下詔加封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
據說在爾朱榮討伐葛榮前,部隊行軍到襄垣這個地方,進行圍獵,有兩隻兔子跳到他的馬前,他彎弓發誓說:“射中此兔則擒葛榮,否則敗之!”兔子應弦而倒,部隊齊聲歡呼。平葛榮後,他下令在這兒立了一塊碑,叫雙兔碑。
擊滅葛榮以後,一兩年內,又陸續鎮壓了其他的六鎮餘眾起義。至此,六鎮的風暴就基本上被平定了。爾朱榮因此也樹立了個人更大的權威。
但是,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在莊帝即位之初,北海王元顥南逃到了蕭梁帝國。梁國封他為魏王,並派將軍陳慶之率軍護送元顥回國即王位。當時,在北方的齊地也有邢杲起義隊伍的響應。北魏朝廷以為元顥孤弱,因此未曾用心。不料想元顥、陳慶之軍勢甚猛,逼近洛陽。莊帝大為驚恐,棄城北逃,元顥占領洛陽。
爾朱榮聽到莊帝北逃的消息後,立即乘驛車到長子晉見莊帝,一路調兵遣將。莊帝也不再北逃,命爾朱榮為前鋒,討伐元顥,幾十天內,便集結了大量兵力。
元顥占領洛陽後,驕奢怠惰,梁國士兵,也行為凶暴,因此大失民心。爾朱榮順利攻下河內,雙方隔河對峙。一段僵持之後,爾朱榮最終聽從楊侃建議,在六月十六日發動總攻。其前部偷渡黃河,襲擊得手,元顥兵敗如山倒,退出洛陽。爾朱榮乘勝追擊,大敗陳慶之,元顥不久也被殺。爾朱榮又一次因為戰功而得到朝野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