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後宮隱患,蟄伏蓄惡(2 / 2)

諸葛亮的預見和審慎,確實對黃皓起到了有效的防範作用,他特意選中的董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真成了黃皓的克星。

董允,字休昭,蜀漢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董和是蜀漢開國之臣,剛正廉潔,威望很高,與諸葛亮交誼頗深。董允很有父風,劉備立太子後,被選為太子幕賓,後升為太子洗馬,為人公正而有節操。鑒於後主劉禪居於安樂,不知憂患,分不清忠奸善惡,諸葛亮便將董允舉薦為黃門侍郎,主管宮內傳遞良命、呈獻奏章等事務,不離後主左右,隨時糾正偏差、彌補不足。

董允並沒有辜負丞相的期望,處處防備,對宦官的權勢嚴加限製,對後主言行的匡正、補救也十分得體。每當後主流露出挑選民間美女、充實後宮等想法時,董允總是引古喻今,據理諫阻,決不退讓。後主因此對他十分敬畏。然而隨著一天天長大,後主對享樂的要求也一天天增多,越來越迫切,常為願望無法滿足而苦惱。自幼入宮、極善逢迎而又深知後主脾性的黃皓,乘虛而入,仗著一份機靈和善解人意,博得了後主的好感,被引為生平知己。黃皓本是權欲極重的人,難免要利用各種機會,達到出人頭地;後主無法徇私,黃皓更是心存畏懼,不敢枉為。所以董允在世的這段時間,黃皓雖然百般鑽營,也隻不過做個黃門丞。官小勢微,縱使心中忌恨,卻難以肆意報仇。此時的黃皓,就像被嚴冬困住的蟲獸,潛伏爪牙,靜靜地等待著時機的轉換。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董允病死。陳任黃門侍中。陳外祖父的哥哥許靖,是漢末名士。劉備稱帝後,任許靖為太傅,做太子劉禪的老師。陳在許靖家裏長大,少年時很有名氣,但華而不實。他依靠家世聲望,仗著自己多才多藝,嘩眾取寵,受到丞相費偉的賞識,被推薦到宮裏任職。後兼尚書令,封振威將軍,一時權勢熏天。陳對後主曲意順從,深得寵信。黃皓察言觀色,投其所好,與陳內外呼應,朋比為奸,從此開始幹預朝政。陳死後,黃皓羽翼已成,由黃門丞逐漸升為中常待、奉車都尉。早已被壓抑得不耐煩的黃皓,這時才長出了一口氣。和以往得誌小人一樣,他開始在心裏盤算如何駕禦庸主、為所欲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