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視軍如命,得機進京(1 / 1)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征召董卓為少府,命令他把軍隊交給左將軍皇甫嵩。董卓上書說:“涼州叛亂沒有平息,敵寇還沒有消滅,這正是我為朝廷出力效忠的時刻。將士們要報答恩德,紛紛擁阻臣車,懇求留在軍中,致使臣不能上路,我隻得履行前職,盡心撫慰將士,為國效力於戰陣之中。”中平六年,又征召董卓為並州牧,命令他把軍隊交給皇甫蒿統領。董卓又上書說:“我領兵10年,老少將士,相互親近,曆史長久,他們感激我的培養之恩,願意為我效命,我乞請率領軍隊列邊陲效力。”

董卓自恃手中有一支強悍的軍隊,又有顯赫的戰功,膽量和野心也越來越大,居然敢於兩次上書違詔,拒不就職。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又窺測到朝廷已將他視為威脅,是想以升任官職籠絡他,解除他手中把握的軍權。軍隊是董卓起家之本。要施展陰謀手段,實現政治野心,他要靠軍隊做後盾,無論如何也不能將多年經營積蓄起來的武裝拱手交給別人,於是他率領大軍進駐河東郡,以觀時變。

東漢王朝,統治集團內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由來已久。漢和帝10歲即位,竇太後臨朝,侍中竇憲專權。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用宦官鄭眾掌握的禁軍,消滅竇氏勢力,從此參與朝政,並被封為剿鄉侯。安帝時。鄧太後和其兄弟鄧騭等專權。太後死,安帝與宦官李閏、江京等合謀,消滅了鄧氏勢力,李江等宦官專權。衝帝、質帝、桓帝時,外戚梁冀專權近20年。梁太後死,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合謀,消滅梁氏勢力。梁冀死後,宦官獨攬大權。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靈帝為了加強京師的護衛力量,特設置西園八校尉,以宦官小黃門蹇碩為軍校尉,中軍校尉袁紹、黃軍校尉曹操諸校尉,都受其統轄,於是宦官又開始得勢。皇後之兄何進,在鎮壓黃巾起義時,任大將軍,率兵護衛京師洛陽。手中各操兵權的外戚與宦官,又形成了對峙的局麵,矛盾尖銳起來了。中幹六年,靈帝死,14歲的皇子辯即位,何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何進當權,立即殺了掌握一方兵權的蹇碩;之後又與司隸校尉袁紹謀劃殺光宦官。何太後不同意他們的做法。何進采納袁紹建議,召擁兵自重的董卓率兵入京,以脅迫太後。董卓得召,喜出望外。立即率軍向洛陽進發。途中上書說:“臣認為天下禍亂不斷發生的原因,是由黃門常侍張讓等擾亂國家綱紀,手握王權,兄弟親戚臨州宰郡,霸占良田,奪人宅舍,致使百姓怒氣衝天,妖賊四起……臣聽說:揚湯止沸,不知去薪滅火,痛疽破了雖然痛苦,但比癰毒內竄侵腑髒好得多,等到沒入水中再呼救船,後悔也來不及了。”多麼好聽的言辭!董卓儼然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大忠臣。

因密謀泄漏,未等董卓到京,宦官張讓、段矯詔召何進進宮,先動手殺了何進。宮中大亂,虎賁中郎將袁術放火燒了宮門,逼迫諸宦官出宮。司隸校尉袁紹殺趙忠及諸宦官。張讓、段劫持少帝及帝弟陳留王劉協逃往小平津。尚書盧植等追擊不舍,張讓、段走投無路,投河而死。董卓兵近京都,得知少帝在北邙山上,便率兵前去迎帝還宮。

前兩次征召董卓,皆不就職,這次卻為何如此迅速呢?這是因為此次是召他帶兵入京。董卓料到京中一定有變,何進是要借助他的兵力奪取大權。這正是董卓早巳盼望的,一旦進入京都,就可憑借武力威懾君臣,朝中大權一舉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