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發行6個月就幫助迪斯尼兄弟還清了債務,第一次發行就賺了800萬元,這極為難得,因為那時候電影票價隻是2毛3分,而極大部分觀眾都是小孩,隻收1毛錢。
沃爾特十分高興,這件事使他過去所遭遇的挫折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沃爾特深以擁有了旗下的藝術家為榮。當他的財務狀況好轉的時候,他也和大家一起分紅利。《白雪公主》成功後,他們收到沃爾特給的工資支票上的數目字十分驚人。
《白雪公主》的成功,很明白地指出:短片仍應繼續攝製,但長片應成為創作動力的中心,這就是迪斯尼應走的新的方向。
沃爾特繼續擴大他的公司,赫伯龍製片廠繼續擴建,甚至延伸到了對街。迪斯尼兄弟又以10萬美元買了一塊51英畝的地,這塊地位於博班克好景街,準備建一座新的製片廠,他們繼續吸收更多的藝術家,希望將來能夠同時攝製幾部卡通長片。
這時候,沃爾特和莉莉安的第二個女兒休倫·瑪已經出生,時間是1936年的除夕。他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製片家,但他很少和好萊塢的人打交道。有時候,他和莉莉安到製片廠去和同事以及他們的太太打羽毛球;有時候,他們就請了親戚和製片廠朋友,在家裏舉行宴會。
《白雪公主》使他獲得了一座特別的金像獎——一個帶有7個小金像的金像人。他每年都去參加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並且通常都會帶回來一座獎,但他總覺得參加這些公開的場合很不舒服。成名之後,他到公共場所總是被人認出來,他不喜歡這樣。
1938年元旦是迪斯尼家的大日了,是福樂娜和伊利亞斯的金婚紀念日,他們的兒子都聚集來為他們慶祝。在此之前不久,沃爾特和洛衣在好萊塢靠近洛衣住的地方花了8300元買了一幢平房,他們一個勁地說南加州的氣候好,好不容易才說服了伊利亞斯和福樂娜,把他們從波特蘭的小公寓裏接了來,他們越來越關心他們的父母。可是,老迪斯尼夫婦搬到新房子後不到1個月,也就是1938年11月26日,福樂娜因爐子漏氣窒息而死。沃爾特為此遺憾終生,因為她是死在洛衣和自己為他們買的房子裏的。這時,赫伯特和妻子女兒都住在洛杉磯,還是在郵局工作;雷蒙已經從堪薩斯市搬到西邊來了,經營著一家保險公司;露絲和她的丈夫、兒子還是住在波特蘭。
《白雪公主》廣受歡迎,發行人為此要求沃爾特弄些矮人的卡通,但沃爾特不願意重複,於是又創作了三部內容和風格都完全不同的卡通影片。
第一部是《木偶奇遇記》。這是一個以木偶和歹徒為題材的故事,是羅蘭西尼1880年所寫的,看起來很適合攝製成卡通影片,而且沃爾特企圖把它攝製得比《白雪公主》還要好。
這個故事缺少了《白雪公主》裏麵的許多吸引人的角色,雖然裏麵有許多冒險的情節。而且木偶本身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他的動作必須簡單、呆板、麵無表情,而不能和正常小孩子那樣靈活掌握。影片攝製了6個月後,沃爾特不得不暫停了影片的攝製,另外找了一位年輕的設計者——卡通畫家瓦特·金巴。他把木偶修改得更接近男孩子,而且把他的長條型改得比較圓一點,然後才重新開始攝製。
第二部是《幻想曲》。是由於米老鼠的原因,沃爾特才決定攝製《幻想曲》的。米老鼠的聲音是沃爾特配的,他對米老鼠有特殊的感情,因此不願看到米老鼠的沒落,然而這部片集已經連續攝製了10年。一個真人的明星也很少會享譽這麼長時間,因此,米老鼠的沒落是必然的。
1938年,沃爾特決定以米老鼠來演《魔法師的徒弟》。米老鼠扮演學徒,因為用錯了魔法而造成了災難。歌德曾經把這個古老的神仙故事寫成詩,而法國的作曲家保羅·杜卡斯也為他作曲。全片按照杜卡斯的樂曲拍成動作,但沒有對話。
沃爾特原來打算以兩大本中長電影的方式來發行《魔法師的徒弟》,但他遇到了自願來為杜卡斯的音樂作指揮的司徒卡斯堡。司徒卡斯堡原是費城交響樂隊的指揮,他為沃爾特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樂曲,沃爾特聽了一些錄音後,靈感大發,決定把《魔法師的徒弟》改為長片,並改名為《音樂會》,後來又把名字改為《幻想曲》。
第三部是《小鹿班比》。《小鹿班比》是最後發行的,雖然三部卡通是同時開始攝製的。這個故事描寫了一隻小鹿在森林中長大的經曆,它和其他的卡通不同,它比《白雪公主》和《木偶奇遇記》要嚴肅,而且角色全是動物。這個故事很適合於攝製卡通長片,也隻有利用卡通,才能把這個故事完美地表現出來。
沃爾特派了攝影師莫理士·戴衣到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去拍了幾千尺長的影片,拍攝了那裏的森林景色、雪景、暴風雨、蜘蛛網,以及光線和季節的變化,讓畫家們參考、觀看,以便尋出靈感,他還請來了著名的動物畫家瑞柯·黎勃冉,專門為他的卡通畫家講述動物的性情和動作。緬因州發展局送了兩隻活的小鹿給迪斯尼製片廠,製片廠就把它們的成長情形畫下來、拍下來。有人還送來了兔子、鴨子、臭鼠、貓頭鷹,以及其他動物,頓時,製片廠成了一個小動物園。
由於畫小鹿身上的斑點很費時間,盡管沃爾特不斷地催著大家趕製,《小鹿班比》就是跟不上進度,他隻好選了一個小組,專門攝製《小鹿班比》。
赫伯龍製片廠再也容納不下同時攝三部長片和定期發行短片的工作任務了,因此,《小鹿班比》小組搬到一處租來的地方,而劇本研究編寫組、宣傳組、工程組、漫畫組,以及訓練組則搬到了另一個地方。
沃爾特很希望博班克的片廠能夠盡早建成。過去10年,畫家們在赫伯龍製片廠擠在一起工作,光線也不好,還要忍受夏天的炎熱和冬天的寒冷,很多東西都是臨時湊合著用的。沃爾特決心把新製片廠弄得更好,使工作人員舒服些,因此參與了博班克製片廠每一階段的施工計劃、內部設計以及家具的選擇等工作。
新片場的中心是卡通大樓,劇本編寫組、導演、起稿人、卡通畫家等都在這幢大樓裏,裏麵設有空氣調節係統,為了防止有人把窗子打開,大樓裏的窗把手都被摘除。
就像工廠裏的流水生產線一樣,在這幢大樓裏,繪製卡通的一個階段完成以後,就可以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卡通繪製工作完成以後,就從地道裏送到上色大樓,然後是攝影大樓和剪接大樓。製片廠裏還有3個錄音室,一個錄製音樂,一個錄製對話,一個錄製音響效果,裏麵還有戲院、試驗影片衝洗的試驗室,以及飯廳。
為了減輕伊利亞斯對福樂娜的哀思,沃爾特和洛衣請他們的父親來監督木工部分,希望能用工作來衝淡一切。伊利亞斯一天仍然能夠工作8小時,雖然他已經80歲了。當大樓慢慢地建了起來的時候,他擔心地問沃爾特說:“我擔心你會破產,你怎麼能夠用卡通影片來維持這座大樓呢?”沃爾特風趣地回答說:“你沒有注意到每個房間都有長長的過道嗎?假如我垮下了,還可以把大樓賣給人家開醫院呀。”伊利亞斯似乎放心了許多。
1939年8月,公司的一些部門開始搬進博班克製片廠,到那年聖誕節的前一天,整個公司的大部分都搬進去了,但還有些部門要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能搬完。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了,迪斯尼製片公司的興旺也隨之而告終。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波蘭和捷克不再購買沃爾特的影片了,英國和法國也減低了購買的數目,而公司的收入卻有45%來自國外。國內市場也有所改變。由於歐洲在打仗,美國的青年紛紛入伍,全美國的節奏都在加快,人們不再迷戀沃爾特·迪斯尼的神仙故事了。
《木偶奇遇記》於1940年2月上演,很自然地,觀眾都拿《白雪公主》與它比較,雖然沃爾特深信《木偶奇遇記》更具有藝術成就,但觀眾對《木偶奇遇記》裏的角色的喜愛程度不如對《白雪公主》的。收入雖然還算可以,但卻不能彌補攝製所耗的極高成本。
《幻想曲》的問題更大,RKO公司不願意發行這部影片,因為觀眾從來沒有看過有古典音樂的電影,發行它很不保險。於是沃爾特自己成立了一個特別推銷小組,由歐文·陸維芝負責,並要求一定要在城市的第一流的戲院中安排放演。沃爾特雇用和訓練戲院裏的人員,還為這些戲院裝配立體“幻想聲”。
1940年11月13日,《幻想曲》在紐約的百老彙戲院首演。觀眾反應倒還不錯,影評家都稱讚《幻想曲》的創新,而古典音樂家則表示瞧不起。
這部花了228萬拍成的電影,結果比《木偶奇偶記》賠得更慘。沃爾特開始意識到他應該收斂一下他製作卡通長片的野心了,於是他開始以較實際的成本拍攝另外兩部影片,當時,《小鹿班比》還在慢慢地攝製過程中。這兩部片子一部是《被迫而起的巨龍》,它是沃爾特的第一部真人電影,但這部影片也沒為他收回60萬元的成本。另一部是《小飛象》,敘述了一隻有大耳朵的小象學習飛行的故事,全長64分鍾,成本80萬,盈利85萬。
1940年的一天,洛衣叫沃爾特到他的辦公室見他,凡有這種情形,就表示有大麻煩了。
沃爾特到了洛衣的辦公室,洛衣向他分析了一年來公司賠本的狀況,然後告訴沃爾特,他們欠了銀行450萬!沃爾特大笑了起來,洛衣原以為他會大吃一驚的,沃爾特說:“想想以前,還記得我們14塊錢都借不起的情形嗎?我們現在竟能夠欠了450萬,情況倒還真可以呢!”洛衣聽了也跟著大笑起來。笑完以後,沃爾特問:“我們該怎麼辦?”
洛衣回答說:“我們要發行優先股票了。”
股票的發行,使他們的財務問題暫時獲得了解決,沃爾特得到了350萬元的資本,但是罷工問題又出來了。
20世紀30年代末期,全美國各行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組織工會問題的紛擾,好萊塢電影製片廠也不例外。羅斯福的“新政”使工人和“全國勞工關係理事會”聯合了起來。這時候,美國剛度過了經濟不景氣的大恐慌,工人都在尋求更多的工作保障。當時,電影界的大亨們對工作人員都是隨意處置的,電影工作人員對這樣的作風很不滿,因此除了卡通畫家外,其他的工作人員都紛紛組織了工會,並開始想辦法,把卡通畫家也組織起來。
由於歐戰,迪斯尼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好,於是公司內部就有大批裁員的謠言流傳開了。當時,迪斯尼公司內部的狀況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人不多,現在已經增加到1000人。以前大家在赫伯龍片廠接觸比較多,雖然那兒小而擠;但現在在博班克片廠都分得遠了,雖然那兒大而舒適。沃爾特在以前人少的時候,可以顧及到每個人,現在不行了。因此,有些人覺得被忽視了,有些人則感覺工資太低。於是,對於謠言的流傳,公司有部分人就認為唯一的保障方式就是組織工會。